第七十八章 旧梦

公输神器 人器 1232 字 11个月前

()公输图有公输图的心思。

季魁有季魁的想法。

他详细调查突袭岱京城的整个过程:

季胜在“阴阳界”射杀一名偷袭者是一个关键点。

事后证明这个人就是公输孟启的二哥公输世成。

说明纪军翻越岱山突袭岱京城的行动已经暴露,但这没有引起季胜的重视,也为今后的失败埋下伏笔。

抵达岱京城后受陈贵妃“诛公输,三日后,再进攻”的情报影响,纪军在枣树庄白白浪费了两天时间,让公输孟启的准备更为充分。

相信情报是没有错,但错在过于依赖情报,连斥侯都没有派出,没有以对敌作战的态度来进行常规的战术侦查。

说到底就是太轻敌!

把攻取岱京城当作一场演习,甚至一场表演。

闵行当时是这么想的,季胜多半也是这样想的。

轻敌的代价是巨大而残忍的。

从战术上分析突袭纪军本就是孤军深入当速战速决,而他们却轻慢自大,只看到表面上的敌人而忽视潜在的对手。

失败是注定的,只是败得太彻底。

“风雪漫延”的目光是看得够长远,他让子岐把纪军的声威都散布到岱国的纵深腹地,却忽视了眼前的公输孟启。

所以季魁要求右都尉子岐迅速收拢所有部属,飞速赶赴“板桥坡”与左都尉子峙汇合,肃清“板桥坡”岱军歼灭南逃之敌,进军“岱严关”南门与大军汇合。

季魁之所以收拢兵力而不继续南侵,主要基于五点考虑:

一,公输军团只有五百来人目标太小,又是在本土活动,易于藏匿游击。

而纪军目前情报缺乏,大军出击犹如猛虎拍蚊子,难有收效。

二,若是分兵多路出击,沿途恐遭埋伏,白白消耗兵力。

由“岱严关”往南:沙柳河(河流),梓杉镇(村庄),古驿镇(集镇)都是设伏的好地方。

三,现在八十万纪军中近半数是陈、宋两国的降卒组成,打顺风仗可一拥而上,打逆风仗也可能会一哄而散。

四,如果抛开上述因素,八十万大军直捣岱京城。季魁最大的担忧就是战线太长,除去路途中的行军时间,留给攻城的时间只有五六天。

纪军主力必须在5月2日撤回至纪国的台城,汾阳一线。否则空虚的后方,大片的占领地,将出现重大变数。

而且有公输孟启这样的对手在,五六天内拿下岱京城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能拿下,代价也会相当大。

未必能达到纪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