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醉生梦死的鹦鹉螺,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危险毫无察觉。
大伙仍在专心致志地挥洒青春,海洋中弥漫着一股荷尔蒙的味道。
速生速死,像是刻印在鹦鹉螺血液当中的咒语一般,无论何种环境下,都必将被践行。
它们总所以能连抗三次生物大灭绝而不亡,靠得正是超强的繁殖能力。
生物中,少的如人类,一次最多一两胎。
多如兔子一窝能哺育几只或者十几只幼崽,蚁后一次会产下百余名后代。
而鹦鹉螺,不好意思。
我不是针对谁,我只想说在座的都是垃圾!
它们一次产出的后代要以百万计,这种盛况在早期的生物中绝不多见。
哪怕是现代动物中,能做到如此挥洒青春的,也是屈指可数。
即便能做到的几种生物,翻看其家族谱,血统里也一定有鹦鹉螺的影子。
诸如菊石这般的早期腕足动物或者软体动物,它们大多都是会精心培育后代的生物。
就如同后来的哺乳动物一般,一次诞下的后代不多,每一只都会小心呵护哺育。
这种精英小众化的养育模式,让每一只长到成年的个体都势必冠绝同族。
各类体型突破想象的大型软体动物们,便是最好的证明。
辉煌时期,甚至有些古代鹦鹉螺体型能超过两米,堪比汽车般的存在。
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不少会选择了增大自己的体型。
依靠自己庞大的身躯来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进而确保自己活下来,好比后来的水龙兽、三角龙等。
简单来说,就是疯狂堆叠面板属性,高到能只需平a便可击杀对手的地步。
巨齿鲨正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十米长的体型外带十吨的咬合力,靠一己之力,压得整个鲸类长期无法发展。
而另一部分则这样依旧维持着较小的体型,依靠地底洞穴和自身的速度来躲避敌人。
这样的多为陨落王者或是“伏地魔”战术爱好者。
奇虾、三叶虫都是典型代表,昔日辉煌一时,体型各种放飞自我。
现在不幸落魄,只得化为虫豸,在角落中苟且偷生。
鹦鹉螺,作为一个即将陨落的旧王,也终究难逃这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