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怎么了?”顾子白见宁思瑶神色大异,不禁问道。
此时,宁思瑶却有些支吾,顾子白便耐着性子,细细问去。
经过这一番细问,这才得知宁砚泠和宁思瑶虽出生于姑苏,实则为应天人氏。宁思瑶须得回祖籍去考试,所幸姑苏与应天相距不远,路上不会耽搁太久。
“但是我自出生起从未在应天居住过一日,应天也无近亲,那些老亲都不大认得,这互结、具结怕是不容易做。”宁思瑶说到这里,面露难色。
谁知顾子白却微微一笑:“这你不必担心,我有一个同年现在正在应天青阳书院做讲席,我可托他替你寻得四名考生做互结,那具结之事也可交由他去办理。这段时日你只管用心复习,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用理会。”
宁思瑶听了,谢了又谢。顾子白只要他将履历开了出来,宁思瑶当即便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年岁,籍贯,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履历。
随后,顾子白又度其相貌,写了他的体格并容貌特征。
待写完以上这些,顾子白便唤了冬叔进来,将这履历纸交给他,嘱咐道:“让你家小冬儿跑一趟,送去应天青阳书院,交给陈继长先生,并叫他找四个今年考童子试的学生,就说我这里有个后生要找人互结。”
冬叔接了履历纸,答应着出去了。
顾子白便笑着对宁思瑶说:“考前的事务都办妥了,从晚饭后可要好好复习了。”
且说宁思瑶自此便正是开始备考,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然而,又过了三两日,便到了二月初一复朝之日。朝堂中骤然巨变,消息不日传入江南。
这日上午,顾子白正在书房里给宁思瑶细讲县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