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次日上午,内阁文华殿大学士景正隅之妻,景夫人年氏来给李太后请安。
议亲之事,公主本该避嫌。但是,今儿又不算是正式地议亲。所以,张太妃也在,公主也在,宁砚泠也乐得从旁看看。
景正隅也算是少年得志,听闻他当年才十二岁,下试大比,便是第一,得了解元。七年后,他上京都贡院参加会试,又是第一,得了会元。而后是殿试,面见先皇,他相貌堂堂,年少英俊,更兼对答如流。毫无意外的,成了状元。
连中三元,选入翰林院任编修,十九岁的景正隅轻轻松松,就得到了旁人寒窗十几年都得不到的东西。相信他初进翰林院的那一刻,必是志得意满,满心憧憬。
可惜,宦海沉浮,远比无涯的书海更难渡。他历经十数年波折,最终竟是靠着将妹妹嫁给了国舅公的妻弟以后,才开始发迹,入阁。
外头那起人是最难缠的,心顺了说得比什么都好听。心不顺的时候,说得比什么都腌。他们可以艳羡一个十九岁的青年连中三元,但是不能接受一个三十多岁的翰林入阁。
渐次各种难听的话都流传了出来,有说他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还有说他卖妹求荣的李宝耀的小舅子能是什么好货色呢?不是一家人才不进一家门呢!更有那油嘴滑舌的,直唱了一段戏文“怕是孙仲谋罢,把那尚香嫁了刘皇叔……”
若是其他读书人,横遭这么些毁谤,难免羞愤。可是景正隅任由外边儿洪水滔天,他依然只做自己的本份工作。更难得的是,他为人极度正直。
那几年,陈首辅摄政,半朝尽是他的党羽,景正隅也不去攀附;粱阁老是楚皇的帝师,前途无量,景正隅也未显出趋炎之意。
楚皇幼年登基,朝政尽归陈首辅把持,朝中大臣有的甚至奴大欺主,凡事只知会陈首辅,而不知有楚皇,内阁也乐得直接裁决。只有景正隅,入阁后,凡有奏折,先票拟,再送楚皇处。楚皇年幼时,景正隅还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将奏折并票拟的内容读给楚皇听。
他这般正直,自是清流,不容于朝野。宁修远刚来京都那两年,宁砚泠也时常听得父亲提起景阁老的为人,故内心对景正隅颇有几分好感。今日得见景夫人年氏,更是气度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