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梦的颜色(四)

回国时已经是冬季,晚上飞离阴冷湿漉透着绿意的欧洲大地,直到第二天下午看到机翼下冬日阳光下的金黄大地扑面而来。冬是四季轮回的希望,我似乎看到了冬日大地、炊烟和悠扬笛声的喜悦。

回到故乡,父亲开车带着我们到处看。我又闻到了久别的气息,陌生又熟悉。笙箫欢乐,人声飘渺,炊烟袅袅,温暖而宁静,喧嚣又详和。无风的冬日,阳光千年般普照。我真的回来了!我感到童年那个久别的故乡是如此可爱,充满幸福。

我陶醉于这种旅行:失去,又找回。

出国后总先看到国外的不同,再看到相同。循环比较下去,新奇似乎无穷无尽。等回国时,又会看到过去从未注意过的地方,一个完全相同又不同的家乡。会发现其实欧洲人也染发,国人眼睛头发也不只有一种黑色。原来异乡就是故乡,早已存在身边,只是没发现而已。

故乡小巧的山包连成一片,如此可爱又亲切。这新鲜的陌生让人喜悦。在这喜悦里,我天天热衷于过节般的家庭生活,母亲忙着张罗丰盛的饭菜,萧雯催促着我们要去新建的景点。不需要工作,到处游玩。

几个月后,回家的喜悦又平淡了。那种亲切又陌生的不真实感消失了,故乡还是那个熟悉的地方,过去甚至熟视无睹。旅行是向往终点,还是为了逃离?观光的忙碌和新鲜,可以遗忘现实生活的烦恼。旅行就像是从a点到b点,然后又回到了a点。

人们把乘坐飞机穿越大气层叫飞行,而乘坐蓝色星球穿行宇宙却叫安家。因为只看到眼前,而遗忘了曾经自由的灵魂,习惯于无知。人需要一颗向往自由的心,不然坐在飞机上也安居如屋。把梦看作是真的,就有一半自由。

童年,小伙伴们一起在草地翻跟斗、摔跤、抓蚱蜢和救青蛙游戏,闻着青草香味。玩耍带来无穷的欢乐,如今只有八哥站在那里,盯着地下随时长出的蚯蚓。而我紧盯着美好,然而记忆留不住美好,就如遗忘无法摆脱过去。新柴散发着山野的气息,从最真实的记忆变成了陌生的词汇组合。

世界依旧彩色,却没有了明艳亮丽,像失去了灵魂。有高兴,却没有快乐。有美丽,却没有可爱。有熟悉,却没有亲切。有绿色,却没有鲜活和亲近。在夜里,只有沉思在发亮。白天甚至不想睁开眼睛多看这个世界(哪怕)一眼,生活就像失去颜色的梦。离开就回不到过去,这是人生的旅行。

那个世界哪去了?能找回曾经的感动吗?那个消失的阳光热度,是情感的忧郁,还是理性的缺陷?我曾经从现实里醒来,如今想着再次醒来。

我一直在想梦里为什么没有影子?影子是黑暗,也是显现,显示了物的现实和光的遮蔽(因此,它比黑暗和光明更高明)。黑夜将无影的纯粹带进梦里,然而黑夜存在吗?这个问题就像那个老套的哲学问题:在意识出现前,世界存在吗?

意识醒了,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实似乎是随意的实现。意识必然出现吗?

人们说梦里没有影子,多么虚幻!然而现实有模糊的影子,不是更不真实吗?现实里有阳光和乌云。而光正是世界显现的前提!可有谁见过光的影子?现实有影子,或许因为现实就是影子。

梦的记忆有更深的感动,也可以说更真实!孩子爱玩火、水和肥皂泡,因为热情、纯净和轻盈是我们的灵魂。抓不住肥皂泡的七彩,幻影的美丽却留在心里。怀有美好,世界对他微笑;怀抱荆棘,道路永远艰辛。乐观的人在雨中想着明媚,忧郁的人在阳光下看见相随的阴影…

记忆为什么更美好?或许因为回忆是绵延至当下的生命。知觉的现场只有当下,记忆的现场却拥有人生已有的全

部。失去回忆,往昔才成为过去,而真正消逝。过去在现实里(的记忆)就像一个影子。虽然不如当下详细,但更加连贯完整。过去不只属于过去,也是未来和现在的过去,是生命所收获所延续的过去。过去,现在和将来属于物的分类,而已有、正有和将有更符合生命的定义。世界没有消失,不是因为当下试图延续自己,而是因为生命延续了过去。生命不断积累,是世界的记忆。回忆过去,就像不断重生。

梦想和记忆,不是“未发生”与“已消逝”!

现实既不是现在,也不一定真实。现实只有当下;梦想却包含未来和记忆的过去,更真实。深陷在这个遥远的世界,就像在梦里难以自己醒来。双眼在进化到凝视之前,不会知道世界除了看起来像这样外,还有一种叫距离的真实!蝙蝠能听见画面,超出了人的想象。

当灵魂睁开“眼睛”,一定会惊讶原来世界只是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