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琅琊壮士收复失地

琅琊王 齐兴堂 2139 字 11个月前

纪王懒惰不问国事,私人恩怨更是糊涂的不关心。因为纪王的置身事外,为自己避免了很多麻烦。而言阙则性情孤僻,心高气傲极少与人交流。家事不管,国事不问。功高盖主,先帝都拿言侯没办法。偶尔做一两件事情,确实惊天动地。蒙挚知道的一件事,虽然没有发生却很震撼。事过已久,但蒙挚想起来仍然心惊胆颤。就是有一年的皇家年尾祭祀,言侯竟然要把先帝一家人报消了。

是梅长苏派蒙挚解除了隐患,以检查安全为由做了手脚。把言阙埋在香炉里是火药引线取出了,避免了一场天大的灾难。事情虽然没有发生,确实骇人听闻。还有几个人知道这件事,但事后言阙没有一点惊慌颜色。蒙挚很想知道言侯为什么要那样做,可一直也没有敢问。

言侯看着蒙挚不说话,问道:“大帅在想什么呢?是不是朝中有什么新鲜事了?不妨说来听听。”

言阙问起了朝堂上的事,这也是蒙挚今天的烦心事。顶着寒风出城去,有一点是心血来潮。二则蒙挚也真是想让寒风吹吹脑子,清净清净理理头绪。

蒙挚道:“能有什么新鲜事啊!还不是往年的老一套吗。唯一每天不缺的事情,就是琅琊阁。这个蔺公子也真行

啊!雄踞深山招兵买马,听说有几万人的兵丁了。青州的流沙河再一次劫走了卫峥,事情还没落凉呢。又出大事了,青州城暴民暴乱。那可是重镇,竟然土匪攻破了石窂,从大狱里把犯人劫走了。奏折可不是这么写的,刑部也不深究,就是皇帝一个人不知道了。这样的两次大行动,江湖上除了琅琊阁有这个能力,大梁境内没有第二家吧?”

言侯道:“这是要官逼民反啊!一年的治理,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噩耗遍野,朝廷赈灾的银子都被土匪打劫了。灾民饥渴,投奔琅琊阁至少饿不死啊!四面边境,看似稳定,邻邦瓜分大梁的野心就摆在那里啊!琅琊阁又竖起大旗,萧景琰啊萧景琰,只怕是越剿越大啊!易涨易退是潮水水,易反易复小人心。逆臣当朝,危险啊!大帅啊,对这个冒头很快的白大人,以后可要小心了。”

蒙挚道:“言侯之言甚是,这个白大人从一介白衣,可以说一步登天啊!此人居心叵测,风向转移的太快了。一会进言启奏招安琅琊阁,一会又变成了大军进剿琅琊山。都是顺着陛下的意思说话,誉王倒台,这个人也跑得快。小人嘴脸有隐藏的很深,是个很可怕的人物啊!”

言阙说道:“大帅怕的是提刀上马讨伐琅琊阁吧,这一天是迟早的事。柴进围剿了一年,毫无进展。眼看着琅琊

阁一天天做强做大,如果不是皇亲国戚,萧景琰早取他的项上人头了。大帅出马,在躲避也就推迟到明年的春天吧!不去就是抗旨,算是轻的。通匪谋逆造反的帽子,也是悬在头顶上啊!”

通匪造反,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啊!赤焰一案,血流成河。赤焰翻案,也杀人不少啊!蒙挚道:“蒙挚也知道后果的严重,请侯爷指一条明路啊!”

言阙道:“退路也不是没有,只是退下来也难啊!大帅正是壮年,仕途也达到了顶峰。这个时候急流勇退,未免太可惜了。萧景琰用人之际决不会轻易就放手的,因为朝中大帅一职,目前无人胜任。边关不宁,萧景琰不会不清楚。”

蒙挚想退下来,的确很困难先不说。蒙挚的心里就很难说服自己,蒙氏家族的荣耀,全部寄托在蒙挚一人身上。前思后想,进退两难。奉旨与琅琊阁对阵,蒙挚面对的是蔺晨,断没有取胜的把握。两败俱伤,道是有可能。抗旨不去,言侯已经言明了厉害关系。

两人已经坐了很久了,言阙捶打了几下老腿站起来道:“这人啊,不服老还是真不行。小坐一会,腿都麻了。”

言阙站起来在客厅里度步,先是走到了窗前。推开了窗户,一阵寒风吹进来,吹动的墙上的一幅画,轻轻的摆动

。言阙走到画钱,轻轻抚摸。墙上的画是一幅翠竹图,高高的几颗迎风弯曲。顶上没有一片叶子,唯独一颗折断的竹子,低矮处竹叶茂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