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内阁(1/4)

不过李察现在用不着担心养不起过多人口的担忧,连番大战让两府之地失去了大量青壮,李察巴不得下面的平民多生多育!

在新的婚娶制度下,有汉人血统的新生儿比例会大幅度增高,哪怕是混血儿,李察也会给予汉籍,毕竟这也是具备汉人血脉的人口,如此宽容的收容人口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得西域地区的汉人人口基数不断扩大。

比起原本大唐朝廷实行的人种等级隔离的政策显然更具备优势。

李察对军队和底层的改革外,还重组了他的核心幕僚,也就是现在的内阁。

李察自立为大明王,他的核心机构自然也更名为内阁,李察可不仅仅局限于换一个名头,内阁中李察沿用了明朝的六部制度。

只是李察作为历史文盲,记不清楚明朝六部的名称了……

好在,李察p社游戏玩得挺多的,所以将内阁简单设立了财政大臣,由最老实可靠,最早跟随自己的宋志成担任。

宋志成担当的知府只是过渡职位,因为现在李察手底下的可用文官太少,所以让宋志成先兼任着,他主要的职务是财政大臣,负责两府之地的税收以及后勤物资的调配,可以说是李察手下最重要的文职人员,没有之一!

另一个内阁大佬则是尹立人,这一位本身的家庭没有什么势力,但本人的才学却非常高,而且在高象县多年的执政为他积累了非常多的行政经验,对李察的投诚表现也非常积极,所以被夹袋里没什么文官人才的李察提拔为内阁中的行政大臣。

尹立人投靠李察后能得到火速提拔,不光是因为尹立人的能力摆在那里,最重要的还是尹立人的家庭根基单薄,出身贫寒的尹立人容易被李察控制。

陶安邦则被李察任命为工部大臣,作为他投降的奖励,李察虽然剥夺了陶安邦的兵权,但陶安邦作为安国府节度使,在实力没有受损的前提下投诚,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作为第一个投诚的节度使级别大人物,李察封赏给他一个内阁大臣的位置可以给其他西域地区的节度使做一个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