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宣统

中年女人带着儿子将净慈寺前院拜了个遍,连斋堂门口的韦陀尊者都拜到了,于是女人就把目光放到了清净的山后,那可比前院闹哄哄的好多。

女人对着一直跟着她的女导游问道:“那是什么地方?”

导游看这位客人指的是靠山的后院心中就感觉有点麻烦,“那是净慈寺的后院,修行道场,不对外开放,任女士我们还是逛逛别的地方吧,师父们不会让进的。”

任女士不屑一笑,“还是香火钱捐的不够,外面这些都是给游客进的,带腿的都能进,乱哄哄的啊,佛菩萨都被求的烦了。我看呐,那后院的佛像才灵。”然后起一旁默不作声的孩子就往后院走去,导游只能跟上,任女士可是她的雇主。

果然任女士拉着儿子走到后院的月亮门时,被两个守卫僧人拦住了。

僧人伸手拦住她,“居士,这里是师父们的修行道场,不对外开放,若是拜佛还请去前院。”

任女士脸上没有半点轻视之意,毕竟她此次来余杭拜庙是心有所求,一脸虔诚的对僧人说道:“小师父,我并没有冒犯的意意思,我在前院拜佛时冷眼一看,觉着这后院透着股灵气,想必一定是有高僧再次,所以就特地前来,果不其然,光是两个站岗的师父就超凡脱俗,跟前院那些个收门票的感觉都不一样,想进去瞧瞧,我儿子天生不会说话,想请高僧看看因果,为了这孩子跑遍了北方的寺庙,所以听到净慈寺的师父都是有修行的人就立刻从家赶了过来,还请师父行个方便。”

任女士虽然言语俗气但她以前随着丈夫在北方贩卖皮草,见惯了人情世故,几句话就将两位僧执师父夸得不好意,然后又顺带提了自己前来是为了儿子的癔症,而非求财,自古哺育之情最为能打动人心,两个僧人听到后也感觉不太好应对,只能去不远处的课堂找了一个管事的师父。

那个管事的僧人见到任女士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是为了孩子病症而来?”他听僧执简单说了下任女士的情况,

任女士一听有戏,立刻点头,激动的说道:“我怎么敢在师父面前撒谎,为了这个孩子,我可是遭了不少罪,但遭再大的罪也不重要,主要是孩子就是一直不说话啊。”说着这个伶俐的中年女人还哭了起来,因为她确实为了儿子奔波多年,能看的大夫全都看了,北方的寺庙这么多年她去遍了,只要从哪里听说能治儿子的病,她就立刻带着儿子奔赴那里,被农村大仙骗了不少钱,她以前那么伶俐的一个人哪里会看不出这种骗局?任女士也气恼过,想长记性绝不上第二次骗。

但一想到儿子从来没开口说过话,偏偏医院检查儿子的声带喉咙发育良好,所以即便认出事骗局,她也抱着万分之一的期望,期望这次不是骗子。

所以,曾经她做生意做得八面玲珑,现在对孩子却只有一种关心。

管事僧人深深看了任女士一眼确认女人不是撒谎,然后念了一句佛号,“阿弥陀佛,施主也是有缘,宣统师父正在上面接待客人。宣统老和尚今年九十近百,是佛教泰斗,近日到我们净慈寺养病,就连我们也极少见到。老和尚心肠慈悲,若知道居士为孩子而来,想必不会让我们拦你,带着孩子上去吧。”

任女士千恩万谢带着孩子上去了,小导游也跟着借光跟着进去了。

刚走几步,那僧人突然回头,“居士等下。”他喊住了任女士,就在任女士以为师父肯定是像他要香火钱一样,就跟以前骗局一样,一步一掏钱。

却听僧人说道:“有客人已经再上面等候了,还请任女士耐心等待,不要大声喧哗。”

讲经堂外。

门口等候着五六个人,为首的是两个中年男人,不怒自威气度不凡,正在讲经堂外等候着。

一位双鬓微白的老人对旁边一位随从说道:“小胡,宣统大师什么时候有空见我们啊?”

那年轻人连忙点头,“先生别急,我去问问。”

小胡找到讲经堂外正在守候的师父,他认得这位师父是宣统大师的侍者,他问道“智定师父,宣统大师还在里面与其他师父解惑吗?”

僧人摇摇头“讲经早就结束了。”

“那大师他在里面干什么?难道在休息?不行我们改日再来?”小胡嘴上是这么说,但心里却嘀咕着,他早就知道里面讲经结束了,讲经开始的时候进去的是一百零六人,出来的也是一百零六人,他能当上那位领导的秘书也不是吃干饭的,若是一般地方他一个眼神就把对方领导弄出来了,但这里是修行场所,跟这些和尚暗示没卵用。

“师父他讲经前还嘱咐我,结束后别忘了把你们喊进来,但他老人家讲经结束后却突然让我出去,然后说有客人要见。胡居士稍安勿躁在等一等了。”

“有客人?算上那些蹭经的居士,哪里还来的客人?这讲经堂就一个出口。”小胡一愣,怕不是这和尚在骗我?然后越想越不对,就跑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