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净慈寺对外开放,每天都极为热闹,每逢法会更是挤的人山人海,整个净慈寺前院都常年累月处在一种喧嚣的状态,若是一般的寺庙见到这么多捐香火钱的信徒乐还来不及呢,但净慈寺一直没忘记自己本身是修行场所,所以留了个禁止任何游客参观的后院出来,作为最后的清净之地。
讲经堂就是在那后院之中,白色楼宇周围竹木悠存,显得宁静,里面正穿传来和尚们念诵西方三圣的梵音,这里的意境将前院的喧闹比了下去。
演明和尚跟着师弟悄悄摸着进了讲经堂,在大殿上找了个靠角落的位置坐了下去。
“还好没来晚,刚到开经偈”演明和尚的乐呵呵嘀咕了句,被旁边的僧人瞪了一眼,他立刻自觉的惭愧,低着头不再言语跟着一起念起了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据经纶记载,这开经偈是唐朝时武则天所题写,推崇佛法的女皇帝称赞佛法浩如烟海,一直延用至今。
余飞看经文看得脑仁疼,那铜钟上刻的字有些不太懂,所幸跟着两个和尚来到了这讲经堂。
别说挺多了城市里的喧嚣声,冷不丁听到一堆僧人念诵经文,确实有那么一种醍醐灌顶之意,整个鸟都精神了,他站在讲经堂上方的天窗上抖着羽毛,竖立在窗台上一动不动,仿佛雕像一般,这净慈寺有近五百和尚,讲经堂能容纳六百多人,也有一些常驻居士跟着沾光,所以棚顶开的极高还带有天窗,保证空气足够,不然这么些人挤在这一个敌方,开经偈没念完呢吗,都得缺氧发困。
坐在台前铺垫上是一个身穿灰色僧袍的老僧人,长得慈眉善目,就是演明所说的宣统老和尚。常人对佛教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西游记以及一些影视剧中,以为寺庙主持才是大佬。
但其实不然,现实中寺庙的主持都是正值壮年,这样才能有精力掌管一个寺庙的僧人,但不代表主持就是佛法最精深的那位,一些佛法精深德高望重的僧人都不想把精力用在这劳心方面,他们专心修行,经常闭关,轻易不见人,在寺庙中称他们为“大和尚”一些大和尚在佛教根底深厚,虽然没有什么宗教协会会长头衔,但他的事迹在各个寺庙中都有流传,就连主持见到他们也要谦卑低头说一句“师父慈祥,愿久住于世,普度众生。”
一些寺庙更是想请这些大和尚去自己的庙里颐享天年,然后顺便讲个法,提升下知名度,吃穿住行全都管,来多少随行徒弟都行,就这样还没人去,因为佛教总是爱讲“因果”二字。
传闻宣统老和尚以前还是个小比丘的时候,曾经路过余杭,他当时出家时就是因为日子太苦,想在庙里讨口饭,跟明太祖一个升级路线。
但没想到战争年代太残酷了,连寺庙都朝不保夕了,遣散了不少僧人,他跟明太祖一样,所在的小庙没了,剃度的师父也死了,流落到余杭,被下山买粮的净慈寺僧人救了,从此结下因果。
他在是早年的净慈寺学到了小乘佛法,南方是小乘佛法的发扬地,那时候的僧人还是佛法精深的居多。而北方多以大乘佛法居多。
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无有高低,而是观念不同,小乘佛法讲究先成佛,再度人,而大乘佛法讲度化众生一共成佛。
宣统和尚游历华夏各地学习了不少失传的经典,连最危险的时候,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政策下都在监狱中修行,现在是当今仅存的大和尚,如今佛法有乘,名盛一时,在耄耋之年选择了回归净慈寺。
余飞站在天窗上,下面那些眼神伶俐的小和尚都毫察觉,他可不是当年那只只会扑腾的鸟雀,大翅膀跟降落伞一样,稳稳的乘着风,巨大的趾甲抓住窗台木沿上。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在他刚落时,他隐约觉得那个看起来枯木一样的老和尚竟然有所察觉,竟然抬起头,看了余飞一样,然后微微一笑开始讲经。
“今日讲《大智度论》!”
“问曰:佛以何因缘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诸佛法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自发言,譬如须弥山王,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动。今有何等大因缘故,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众僧聚精会神的听着,余飞还在为刚才那老和尚的古怪不得其解,他可明明感受到这老和尚真的只是寻常人,居然能发现他?
再回神,老和尚已经开始讲经了,中但凡精怪偷听佛法必定得道成仙的,不成仙也是学得本事。
余飞听入耳的全是“以和因缘,以何以故”之类的话,一句一听不懂,果然书上写的全是骗人的!
余飞只听得了一脸的懵逼。
不过倒是这些和尚说话有点奇特,可能不带有太多欲望,听着浑厚。
这些僧人一问一答的话语听在余飞耳朵里,倒是跟以前开始英文听力一样,一句也听不懂,而且听着就困,他迷迷糊糊就靠窗睡着了,余飞自己也没发现,自己烦躁的心情也消失不见。
余飞就靠在天窗上老鹰点头的睡熟着,这一觉比以前任何一觉都苏爽,连梦都没做。等他睁开眼,讲经堂下一境空无一人,只有老和尚一人端坐在台上。
他明明没有抬头,却知道余飞醒了,说一句:“居士,你醒了。”
吓得余飞毛都炸了,这、这是遇到佛门大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