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凌晨,安河河口。
一丝晨光悄然在天边绽放,大地灰青色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当阳光重新照耀这片土地的时候,原本的明山秀水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原本绿草如茵、满地开着各式小花的河滩,现在却像洪灾过后的农田一般满目疮痍,裸露的岩石、焦黑的弹坑、翻卷的铁丝网和被鲜血浸润的土地,无一不在述说着这里发生了多么惨烈的战斗。
在经历了最初的无脑冲锋之后,死伤惨重的日军佐藤联队终于醒悟过来,开始向身后的第一旅团请求炮火支援。
五个小时后,在朝鲜的山区艰难跋涉的日本炮兵终于到达指定位置,随即架起75毫米速射炮,对着清军阵地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炮轰清洗。
暴露在露天战壕中的清军士兵顿时被炸得血肉横飞,那道夺去无数日本士兵生命的铁丝网也在炮火中折断倾倒。
对着清军阵地倾泻了足足两千发炮弹,佐藤正从望远镜中看到这一幕,终于又露出了胜券在握的笑容,他命令日军放弃匍匐前进的防御姿态,快速突进,占领阵地。
这里不得不提到山县有朋亲自编撰的《陆军作战条例》,在这本书中,山县为代表的日军将领通过无数模拟炮击实验,得出一个结论。
只要日军装备的75毫米山炮,以平均十平方米三发以上的密度,对敌军阵地进行饱和轰炸之后,敌方的防御火力就应该下降到“密度不足以对战局产生威胁”的地步。
此书出版后,因其逻辑缜密、数据详实准确、战术思想卓越超群而被日军将领奉若圭臬。佐藤正身为山县的得意门生,自然也是以此断定清军已经失去大部分防御火力。
然而当今世界各国,没有哪一个心大到把关系国防大业的防御工事,借给日军测试炮火。所以山县有朋“每十平方米三发炮弹即可摧毁一切防御火力”的结论,是在日军自家的关东城防堡垒上测试出来的。
如果说大日本帝国重视防御,城池固若金汤也就罢了。可偏偏日本穷兵黩武,天皇每天只吃两顿饭,省下来的钱都拿去买船买炮,侵略别国去了,因此本国的防御工事跟豆腐渣也相差无几了。
在豆腐渣上够用的炮火,岂能轰开光绪倾举国之力铸造的钢筋混凝土堡垒?
于是当大批日军士兵端着步/枪,排着整齐的行进队列,小步快跑着进入机/枪射界的时候,躲在厚厚的胸墙后面、通过射击口往外张望的清军机/枪手都惊呆了。
这是什么操作?晚上鬼鬼祟祟地偷袭,大白天的时候反而开始明目张胆地冲锋了?
指挥所里,依克唐阿和宋庆面面相觑,最后满是敬佩地说:“听说日军全体信奉武士道精神,看来这是要跟我们来一场武士的战斗,正大光明地对决啊!”
“呸,得了吧,”宋庆重重地啐了一口,“灭了人家朝鲜的国,还他妈正大光明呢?”
刚才日军可是才对他们进行了足足一个小时的狂轰滥炸,有胸墙和掩体遮蔽的机/枪手和炮兵固然安然无恙,但更多的普通士兵却只能抱头蹲在露天的壕沟之中,唯一的防护就是期望炮弹不要落在自己头上。短短一个小时,就伤亡不下一千人。
宋庆想来不由咬牙切齿,冷笑道:“对决个屁。通知机/枪手开火!揍他丫的!”
鼓手闻讯,立刻敲起了三长一短的进攻鼓点,听到这个声音的清军士兵纷纷从掩体里爬出来,卧在壕沟里匍匐射击。
直立奔跑、快速行走的日军犹如撞上了一堵无形的火墙,顿时纷纷惨叫着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