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给春桃发放每月一两银子的补贴,再加上王二媳妇的丈夫和公公在前线做工,也有工钱寄回来。
这个以务农为生、常年佃地耕种、在丰年也不过将将吃口饱饭的八口之家,竟然有了一个月包吃包住,还有二三两银子净收入的一天!
这场战争不仅没有让他们流离失所,反而让他们一家过上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王二媳妇简直有种如在梦中的不真实感。
就连她的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也背井离乡带来的短暂迷茫之后,重新露出了笑容。
朝廷给没得差事的民工家属们发放每天早晚两顿杂面饼的食物,但是孩子们还可以在早上领到一个白煮蛋,晚上领到一碗骨头汤,安置所的熟牛皮帐篷为他们挡去风雨。
因为前线需要大量皮革、牛筋、毛线和肉制品,所以朝廷在宣化、承德两地建了几个很大的牧场。现在王二媳妇十一岁的大儿子,每天白天就跟着牧场的管事去放牛,一个月也能得几十百来个钱。九岁的小女儿,就帮着打理军服厂里的菜园,每天浇浇水,种种菜。厂里还办了夜读班,管事会趁着晚上的功夫教孩子们认字、读报、打算盘。
王二媳妇的婆婆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天就坐在安置所外边的大树底下,跟其他逃难出来的老太太唠唠嗑,偶尔拜拜菩萨念念佛,求老天爷保佑皇上旗开得胜。
到了晚上,大家做完了工,聚在一起吃了晚饭,就会搬着小板凳出来坐在院子里。朝廷派下来的读报员,会来给她们念报纸、通报前线的战况。
据说这是皇上的师傅文廷式文大人想出来的点子,叫军民一体,休戚相关。这位大人组织了一支一百多人的记者团奔赴前线,白天在军队里走动采访,写了稿子连夜传回来。
后方各大城市昼夜不停地排版印刷,保证后方的人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前线信息,增加大家的什么民族认同感。
渐渐的,连王二媳妇这样大字不识的妇人也知道,日本人打朝鲜是为了借朝鲜为跳板,侵占他们中国的土地,为的是他们东北的粮食、矿产、木材和人口。这个国家就是一条喂不饱的狗,再多好处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只能运用暴力打断它的狗腿……
孩子们听到报纸上清军战败的消息就会扑在母亲怀里嚎啕大哭,若是听到战胜的消息就会欢欣鼓舞、一蹦三尺高。
院子里的墙壁上,被人用朱砂和白石灰画成了张日本国旗,孩子们天天拿着石子儿扔它做耍。
随着战争的进行,一些日军将领的名字也逐渐广为人知。聪明的商家把首相伊藤博文、明治天皇、大舰队司令伊东亨佑等人的名字刻在陀螺上,卖给孩子们抽着玩,一时之间火爆京城。
虽然表达不出这个意思,但是所有人都切身地感觉到他们的命运与这个国家融为一体了。
所以,当珍妃娘娘决定发行国家公债,战时向百姓募捐,战后国家以票面总额的1.4倍偿还之时,虽然听了半天也闹不明白公债到底是怎么回事,但王二媳妇还是咬牙拿出全家两个月的积蓄,换了两张薄薄的债券。
她不懂战争,不懂金融,但是她喜欢现在的生活,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在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度生活下去。
长长久久,世世代代。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