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捉虫)

郑家庄是直隶省内一个大村镇,地处交通要道,离京城只有十几里官路。

因为京城乃天子脚下,守备森严,进一次城要登记身份、搜身检查,极费功夫。寻常百姓轻易不想进京,平日里缺个柴盐布帛,都聚到这里赶集。

这日恰好逢场,郑家庄街面上热闹非凡。

“大生棉布,又暖又厚;十斤白米,即可换走——”

“大生棉布,又暖又厚;十斤白米,即可换走——”

年轻的货郎担着挑子走在集市上,抑扬顿挫的吆喝声响彻大街小巷。

“噗!这就是珍主子给张謇写的‘广告词’?”路边停靠的马车边,小梳子满脸惊恐,忍不住往糊着青纱的窗子里瞅了瞅。

虽然他是个大字不识的太监,不懂什么的诗呀词的,但跟在光绪身边久了,每每听皇上和娘娘即兴赋诗、射覆猜谜,也给熏陶出点文化细菌来了。

开始听说为了支持张謇的辛苦劳动,娘娘特意给他写了一句宣传推广用语,小梳子还以为不是“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均温复轻”这样以质感取胜的,就是“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这样以意境取胜的。

即便是媚俗一点,写实一点,敷衍一点,也该有“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琦”这样的水平啊。

“大生棉布,又暖又厚”是什么鬼啊?!就是让景仁宫的鹦鹉来写,都比这个强百倍吧?

车上,载湉亦是一副似笑非笑、欲言犹止的表情。他低头凝视着手里的茶杯,像是那碧绿的茶汤里马上要开出朵花儿来似的。

“想笑就笑出来吧。”

“没有啊,有什么好笑?”载湉试图抬头做无辜状,可是脸上鼓起来的苹果肌出卖了他。

╯︵┻━┻笑笑笑!就知道笑!你知道这里面有多少学问吗?若桐在心里炸毛掀桌一万次。

大生是纱厂的名字,凝聚品牌意识、塑造品牌价值,是广告的灵魂好么?

产品宣发要切合自己目标客户的文化水平,最忌讳咬文嚼字懂吗?“快用广州金嗓子”“三亿人都在用的某多多”这些大白话,就是能让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旧社会中,货郎是连接城市和广大乡村的楔子,也是商业文明渗透进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她选择这个职业作为销售切入点,看似容易,其实融合了后世一百年来无数历史与社会学家的心血好么?

赶集的百姓们完全不能体会小皇帝纠结的笑点,反而觉得今天货郎口中的吆喝格外新鲜,纷纷围上来看热闹:“这啥布啊,让我瞅瞅。”

“哟,还真挺厚实。”

“分量足,颜色也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