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外戚(2)

大宋帝王 要离刺荆轲 1273 字 8个月前

刘永年到任后,就积极整顿广南西路的军队,率领百姓,开辟梯田,修建水利设施。

结果,因为太过积极,染上了当地的疫病,不过两年就病逝于邕州,遗表送到汴京,赵昕读之潸然泪下,尤其是对其末尾的遗言,尤为感动夫交趾者,汉唐之故土也,五代沦丧于夷狄,始于中国分,此诚天下之殇矣……今臣将死,唯憾一也:再不能为陛下临阵讨贼,先渡富良江!

可惜,这感动终究也抵不过时光的侵蚀,到得赵昕晚年的时候,假如不是有人提起,他都不会记得曾经有一个外戚大将,替他镇守边疆,将死之时,遗表之上,字字泣血,铁骨忠胆,让人感叹!

回忆着往事,赵昕微微的在心中叹息了一声,再看着自己面前,依然年轻、强壮的刘永年,这个他前世素未谋面,但却为了他的野心与国家,而死在了数千里外的广南西路的外戚,于是,赵昕笑了起来,笑的灿烂无比。

刘永年却被笑的有些心里发毛。

他小心翼翼的问道:“国公,臣可是有可笑之处?”

赵昕摇了摇头,道:“孤见爱卿,如见唐太宗见李卫公,唐肃宗之遇郭太师,便知已得良将名臣,故而自喜!”

刘永年闻言,内心感动和兴奋的不得了,立刻就叩首拜道:“臣惶恐,安敢与先贤比?独愿为国公犬马、爪牙而已!”

李卫公、郭太师,这可都是大唐的名将、柱石啊!

国公一见面,就许自己为大宋的李卫公、郭太师?在刘永年看来,这就是话本上的故事与传说照入现实!

史书不都这么写的吗?

古代的先王明主,遇到大将贤臣,都是喜不自胜。

汉昭烈更是有三顾茅庐的典故留下来。

想到这里,刘永年就忽地自伤起来,他俯首拜道:“只是,臣卑鄙,恐怕要有负国公重望了!”

“怎么会?”早在前世,赵昕就已经摸清楚了这大宋士大夫与贵族们的心理。

这些家伙,别看平时精的和鬼一样。

但,在遇到君王简拔、亲近的时候,智商自动下降一百点。

虽然之后就会迅速恢复过来,但是呢,在当时,却会被君王完全掌握主动。

简单的来说,就是皇帝说什么,他都信!

便是君王让他去和辽人干一架,都会有人做的!

休说是性格本来就容易激动的刘永年了,便是老辣如老年富弼,沉稳如晚年韩琦,也难免如此。

说到底,在古代封建社会的环境与文化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