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辰指了指自己的脑子,全都记脑子里了,两人相视一笑。
空了的小院子里,又只剩下乔宝莹和喜姑二人了。
三人在桌前坐下,各自抱着暖炉子,乔宝莹把自己想要开酱坊和招集种茶工人的事说了。
还有莫家开的药铺子,虽然在梅县开了几家了,她却想着改日找莫情,问她能不能做出成药,变成药丸,这样比熬药好啊,谁拿了药丸,对症下药,就水服下。
中药材也是可以做成药丸的吧。
齐氏和喜姑听了乔宝莹对这一年的计划,皆是又惊又喜,以后齐氏和喜姑也会帮着去看各地的茶园和酱坊。
乔宝莹却把几位管事还有莫情叫了来。
莫情开的药铺乔宝莹占有一少部分分成,眼下是不盈利,毕竟梅县有不少药房,莫家的招牌还没有打出去,二十年前的莫家招牌在新一辈当中不是很熟悉。
乔宝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看莫情能做成药丸不,要是成的话,乔宝莹恐怕是第一个要买药丸的人,她要给镖局的兄弟们准备,他们出门在外带好方便携带。
莫情一听,面上一惊,想起这几日看到祖宗留下的手抄本里头就有祖宗做成了药丸的记录,只是后来就不做了,也不知道为什么。
于是莫情便把这事儿给说了,乔宝莹一听,立即反应过来,恐怕是害怕自家的药方会露馅,再不济,每味药丸里加几样无关紧要的药材遮味,看能不能掩人耳目。
被乔宝莹一点醒,莫情双眸一亮,点头应了声是。
于是莫情便回去研究起做药丸的事来,而那些管事的却上前听乔宝莹的令,乔宝莹把这些人今年产多少酱汁的任务分配了下去,接着又说起这招集人手的事。
乔宝莹建议酱坊要招得招那种三代是梅县之人,无田无土无家可归之人,且是一大家子的,这样的人她用起来放心,还能为苏辰解决这些人的生活,免得沦
落为乞丐,影响市容。
没有达到这三点要求的,他们不要。
几位掌事的听了,皆返回各地酱坊去了。
初春来了,乔宝莹终于可以摘下椿树上的嫩椿叶炒了鸡蛋给苏辰吃,苏辰第一次吃到这味儿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后来就越吃越带劲了。
苏辰决定如今百姓修路,路不修好,梅县就别想着发展,说起修路的事,乔宝莹有些私心,她有好几处酱坊都没有路的,出门便是走水路,也得工人挑上山再下山,翻了一座山才能通行若是能把这地方的路修好就更好了。
苏辰听了小媳妇的话便结合了一下舆图,把主干道画出来,接着是辅干道。
倒是有几处都挨着酱坊的位置,乔宝莹放下心来。
到了阳春三月,各地百姓开始要回去春耕,这些主要的道路皆已经修通。
李家开的种子铺在各镇上也有卖了,而先前乔宝莹提意的布示栏里贴上气候与节气,还有一些种田老手的建议,没想到反晌热烈,往年大家伙的都是自己留
下粮食做种子,今年过大家却都上种子铺里来买了,那布示栏里说了,买的种子颗粒大饱满,成活率高。
种子铺可不是单纯的只卖种子,自然还得告诉买种子的百姓,这些种子要怎么播种才会令它成活率高,没有现代的说明书,便每间铺子里都派了伙计解说,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却是高兴,生意不要太好。
阳春三月本与苏辰去踏青的,没想到苏辰和县丞主薄一同被召集去了眉州见知州,各地官员都到齐。
乔宝莹见状,便直接带着喜姑和齐氏出门了,她们一边游玩,一边视察各地酱坊以前百姓的耕种。
去年的这个时候她带着人马过来为一眼好泉采点,看到不少百姓翻耕良田,今年几人再去,却发现不少百姓已经开垠了不少荒地。
乔宝莹走在青绿的田地里,心里很高兴,比去年有生机多了。
一路走来没有荒废下的,似乎百姓也多了一些,不会是逃亡外地的又回来了吧。
但还有不少户人家是山里头的,直看得喜姑吃惊不小,隔着邻居这么远的一户人家,万一出了个什么事
儿,当真是一点不知道的。
几人来到一处村庄,这处村庄却似乎发生了什么事儿,有几位百姓在人群里哭,还有几人受了重伤。
乔宝莹见状,上前救冶,她带了莫情的药丸,药丸成了,每个药瓶都给乔宝莹写下了成效,虽不懂医理,但消火止痛以及金疮药什么的还是懂的。
乔宝莹问起了情况,他们不知道乔宝莹一行人是做什么的,身上穿着也很朴素,瞧着是镇里大户家里的人,个个都恭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