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沉冤得雪

寒门状元农家妻 湘君 2799 字 9个月前

重点是苏辰已经走了这一条路,在外人眼中,成阳先生这一生最得意的弟子不正是这位关门弟子么?

所以苏辰更应该少靠近这些师兄们。师娘虽然说得不太明朗,不过大意便是这意思。

苏辰收起信,便说道:“难怪我去赶考前师娘交给我的信里头也告诫我,在京城里头若能住进侯府自然是好,若不然叫他住在城郊,那儿有师父的一处庄子,我当时便觉得师娘替我想得周到,于是没有入京打扰各方人物,也没有住师父的庄子,毕竟那些地方都太显眼,于是寻了一处农家小院住下了。”

结果还是逃不出差一点被人害死的命运。

第二封信打开,却发现里头是信中信,撕开一个信封又露出一个信封,不过上面写的是“昝泊亲启。”

看来是师娘写给昝泊的了,可是这信要什么时候给昝泊呢?

乔宝莹犯了难,苏辰却道:“恐怕是我的保命符,师娘没有做交代,但却写了这么一封信,且用了两个信封,必是给我的保命符了。”

于是苏辰便把信收了起来。

四方权贵都已经知道老夫人归古事,此事也传到了京城,老夫人是一品诰命夫人,自然皇家又将派人过

来奔丧,没想这次派来的公公手中竟还有给你苏辰的口谕。

便是叫他办完师娘的丧事延上两个月后再去巴蜀赴任,自着时日正好是来年开春,当然还有一些对苏辰的勉励之语。

有皇帝金口谕言,苏辰在零陵郡再次出了名,不过是个新科状元,没想到还没有做官便已经受皇上看重,果然是大三元的功名不同凡响,往届出现的状元可没有他这番受人待见。

苏辰得了旨意,终于不用这么仓促了,他们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做安排。

便是师娘的丧事恐怕也得用上一个月,先前着了急,想要简办,这一次苏辰想简办也不成了。

零陵郡的权贵不仅都来了,连邻近几郡的权贵都跑了过来,有不少当然是想结交一下新科状元的,他可是受皇上待见的唯一新科状元。

终于把丧事办完已经是深秋,马上要初冬。

乔宝莹和苏辰从侯府回到十里坡,再次被村里头的人围住,大家伙的不敢再像先前那般热情,毕竟侯府

老夫人才奔丧,就算是新科状元之喜,大家伙的也知道苏辰心里头不好受。

自然这次没有办酒,只叫来了帮忙的和底下的管事们一同来了十里坡,在院子里摆了五桌吃了顿饭。

乔宝莹再次把自己将随夫君远赴巴蜀上任的消息说了出来,并决定在这几日便把几位管事的开个会,把接下来林源县生意上的事做个安排。

苏辰回到乡里却要接见乡里来的各方秀才郎,他们过来多希望苏辰能指点一二,为他们解惑。

苏辰毫不吝啬,一一应下了,于是门坎都要被人踏平了,进进出出的人太多。

乔宝莹不得不移到乔六的院子里办事。

乔六的女儿媚丫头如今已经三岁了,看乔宝莹便往她身上扑,搂着姨娘的脖子,就是亲了一脸的口水。

乔宝莹越看越是欢喜,忍不住想,将来她跟苏辰会生下什么样的孩子,是不是也像小丫头这般淘气。

想起与苏辰以后的日子,乔宝莹的心里却是甜甜的。

“二姐,以后你们带着丫头来巴蜀看我和苏辰吧,

我们是走不动,但你们把这边事务安排好,还是可以走一走的,做生意的不应该四处走动么?大姐夫便是常年在外,带着大姐四处看看。”

乔六忍不住笑了,“成,都听九儿,九儿,你给大姐可有写信报喜?”

乔宝莹倒是忘记了这一事儿,连忙拿出笔来,两姐妹各自写了一封信给燕北的大姐寄了过去。

乔宝莹把各位掌事都叫了过来,这一次她把所有的事务全部交到乔六手中,乔六成了林源县的总管,而大嫂陈三却成为乔六的助手,也是十里坡酱坊的管事。

这几年乔宝莹和苏辰一直呆在林源县侯府,没怎么回村里头,陈三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一儿一女的,很是欢喜,苏继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的,小杂货铺子还在村口开着,他却是不再打豆腐四处奔走,而是给陈三囤出手来帮着乔宝莹打理酱坊,再年底分红,也够两人的生活,还在镇上买下了院子。

他们都打算把孩子送去镇上的私塾。

自从村里头毕成良出了山,跟在苏辰身边后,村里

头就没有夫子,村里读书的孩子都去了镇上,每日来回辛苦,于是苏继便主动出了银子买了一辆牛车,再几位家长轮流送孩子去镇上学,这样的村里的孩子也不会耽误了学业。

乔宝莹得知这事后,便叫乔六把每年盈利的一成分拔出来,资助十里坡以及周围几村的孩子上学,但凡男丁皆可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