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村口围满了人,苏辰向来是一张冷脸,面对村里人勉强温和一些,看到苏家院子里的人,却收起了那温和。
只有乔宝莹与村里人打了招呼,牛车便往山脚下去。
到了山脚下,身边再没有村民围着了,乔宝莹一回头,就看到村民们还看着这边指指点点说着话,恐怕又要疑惑这牛车的来历。
那日安置好牛车,两人才吃了牛饭,便有村里的妇人过来窜门子,先是说了一些关心的话,瞧着两人年纪都不大,住在这山脚下,吃穿用度都还够吗,要不要帮衬。
被乔宝莹一一拒绝后,那些人开始走上正题,便是问她的豆腐打了都卖哪儿去了,在西市也不见两人行踪,这十里坡没有人打豆腐,但镇上卖豆腐的有好几家的,怎么偏生他们的销路就是好。
转眼才几日,这牛车都买上了,着实不简单啊。
乔宝莹时不时答一句,问来问去没问出什么名堂来,这些人有些不耐烦了,便有人离去。
人群中,乔宝莹看到了小贾氏的身影,还有她的婆母黎氏的身影,两人在人群里听完接着又回去了。
之后莫氏来了,莫氏羡慕归羡慕,倒也没有问豆腐的事,而是问以后上街赶集,可否捎带一程,他们愿意给钱的。
三文钱一趟,接一个来回,问乔宝莹同意么。
王大业一家帮了乔宝莹不少忙,乔宝莹当即说道:“婶子以后赶集你直接跟着我们去便是,银子就不必了,我们也没有打算做这接送的生意。”
可不能开先例,怎么说苏辰也是个读书郎,为了这几文钱,要一个考中了童生的读书郎驾车带着村里人上镇上去,乔宝莹不准,她心疼。
莫氏听后,面上有些失望,但得了乔宝莹这话心里还是开心的,至少以后有个什么事儿,还可以找一下他们的牛车。
其实莫氏过来这么一问,也是村里几个妇人指使她来的,这村里头也只有王大业一家跟乔宝莹关系走得近,接连几村也没有谁买得起牛车的。
去镇上赶集,也有人想做点小生意的,便是硬生生的挑着担子走上十几里路,要是没有卖完,又原路挑回来,几多辛苦。
莫氏自然把乔宝莹的想法往村里头说了,村里不少妇人撇了撇嘴,心里老大不高兴,“得意个什么劲,不过是买了辆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