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穷追余烬分巡郡县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341 字 8个月前

另一面,郭庆追到龙城,没有发现慕容评的踪迹,继续向东追去,追到了辽东,却发现了慕容桓残部在辽东城下。

辽东太守韩稠在邓羌帅兵进攻龙城的时候,便已经派人向邓羌请降,慕容桓逃到辽东,得知韩稠已降,帅军攻城,却久攻不下。

现在郭庆来了,命手下部将朱嶷帅军击之,慕容桓本是数战不胜,军心动摇,朱嶷帅军从后突袭,慕容桓反应不及,竟弃众而走。

朱嶷得胜之后,更是乘胜追击,将慕容桓斩落马下。

慕容桓死后,郭庆便进入了辽东城,继续向东追击,追到高句丽边境。

高句丽在得知秦国大军攻下邺城之后,便已与辽东郡县一起向邓羌递了降表,慕容评刚进高句丽境内,便被高句丽人抓住,交给郭庆,送到了邺城。

郭庆回邺之时,邓羌也已帅军赶往邺城,而这个时候,整个燕国的诸州牧守及六夷渠帅也都归降于大秦,大秦已完全掌控了昔日燕国控制的地方。

据统计,此次征战,共得郡一百五十七,户口二百四十六万,人口九百九十九万。

战事既已结束,便到了奖赏军功的时候,对于三军有功之将士,苻坚这一次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吝啬,他将燕国宫中之宝物、宫人全部不留,分赐众将士。

并对三军将领进行封赏,其中功劳最大的,当然是谋划以及亲自帅兵讨伐燕国的王猛,王猛因功封为“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牧,进爵清河郡侯。”镇守邺城!而且苻坚特加赏赐,将慕容评府邸中所珍藏之物,

尽皆赐给了王猛。

又以邓羌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安定太守,赐爵真定郡侯。”苻坚给邓羌的赏赐,虽不算低,但是相对于当初邓羌的要求,却是差距有些远,就连王猛最初答应的都比这要好得多。因为邓羌的真定郡侯,食邑只有三千户!

杨安此次出征,表现并不是很出色,镇南将军不变,赐爵博平县侯。

吕光赐爵都亭侯。

而这一次表现出色的郭庆特受蒙赏,获封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赐爵襄城侯。”镇守蓟城。

其余将士,各封赏有差!

军功封赏完毕之后,苻坚下诏:“朕以寡薄,猥承休命,不能怀远以德,柔服四维,至使戎车屡驾,有害斯民,虽百姓之过,然亦朕之罪也。其大赦天下,与之更始。”

大战之后,燕国之土,到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现在急需的,便是让他们得以休养生息,缓过劲来,然后再选任贤臣,好好治理一番。

对于燕国各处的郡守长官,除了魏郡与阳平

郡苻坚分别任命韦钟和彭豹担任,其余州、郡、县牧、守、令、长,皆因旧而授之。

苻坚并没有急着撤换燕国原有的官员,而是就地任命,那是因为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让关东六州恢复生机,各级府衙能够运转起来。

这是当务之急,苻坚自然不会犹豫,但他对于燕国的旧臣能不能做好大秦的新臣,心里却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若是他们以前能治理还地方,燕国又怎么会这么容易就被大秦攻灭!

所以紧接着,苻坚便开始实施第二个措施,派人周巡郡县,察民疾苦!

而这件事,最重要的便是选人,若是选人不当,便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苻坚还是要咨询王猛。

苻坚问道:“朕欲派绣衣使者周巡郡县,寻访民情,察官吏之能否,何人可使?”

王猛道:“原燕常山太守申绍可。”

苻坚道:“哦?朕怎么没听说过此人?”

王猛道:“昔日申绍为燕尚书左丞,曾上书言政之得失,其中颇多善语,见地颇深,但燕主愚昧,不知采用,卒用倾败,陛下若能使申绍为使者,则

不复忧也!”

对于王猛的话,苻坚向来是十分信任的,王猛既然说申绍可以,那他就一定能做到。

苻坚又道:“然申绍曾为燕臣,初来归附,不知能否尽力,朕欲再派一人与其同往,何人可用?”

这一次苻坚来邺,身边带了不少文武百官,其意便在于此处,要接手燕国,他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可用之人。

王猛道:“以臣之见,此次随陛下同来的散骑侍郎韦儒便可当此任。”

韦儒清廉爱民,又知大秦所行之法,派他与申绍一起去,相互补益,正是最好不过。

苻坚笑道:“有景略在朕之侧,天下事何愁不理!”

当日,苻坚便派人下旨:“命燕常山太守申绍为散骑侍郎,与散骑侍郎韦儒俱为绣衣使者,循行关东州郡,观省风俗,劝课农桑,振恤穷困,收敛死亡,旌显节行,燕政有不便于民者,皆可变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