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手机里面应该都有一个类似这样的讨论组,人数不多,固定在二十到三十人左右,大部分是大学同学组织的讨论组,小部分是小学初中,相对于这些,高中可能更为活跃一些。
但陈阳的情况就比较不同了。
首先自己小学和初中是在清河村和镇上中学念完的,关系要好的基本上也都是清河村的同村发小,虽然,近几年,清河村外迁的人有许多,许多小时候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都搬进了镇上,甚至是省城。
但是相见倒也不难。
唯独这上医专时候同学组织的讨论组,就显得十分鸡肋了,存在着二十多个人,到头来基本上是没有说话的没几个人,一年到头,聊天的人也不超过五个,说的话不超过五十句,可谓说死气沉沉。
很多人更换了手机,更新了微信的版本,到头来这个群也就一直躺在手机里面,没有人说话,自然而然也就渐渐的被人淡忘了。
一直到今天,突如其来的有人在群里嚎了一嗓子,一下子聊天的气氛也就活跃了不少,众人七嘴八舌的
讨论起来,转瞬间,这聊天记录竟已经有了九十多条,难得一见。
然而,本想安静的潜水,却不曾想,突然有人发出了一篇关于陈阳的鸡汤文,顿时之间,整个群里@陈阳的人一大堆,无奈之下,陈阳便冒了两个泡,却让这讨论组内更加热闹了起来。
想来上学的时候,陈阳就属于坐在角落里的小透明,上了几年医专,到头来自己也没什么可以说关系要好的朋友。
基本上毕了业也就不怎么联系了,这突如其来,这么多人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倒是让陈阳感到一阵莫名古怪的感觉,这份热情从里到外都没显示出太多的热情来。
陈阳本不想理会,一方面是本身以后都不会和他们有太多的交集,也没有太多的情谊在里面,说到底,终归不是一路人。
哪知道陈阳刚准备把手机扔到一旁,一条微信有弹了出来。
这一次@自己的竟然是医专时候的老师,姬老师!
这位吉老师,本名姬雨阳。是自己在医专时候的班主任,比较年轻,几年前自己刚毕业的时候据说还不
到三十岁。后来,这位姬老师去了沪上进修,据说今年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医专,在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里面任教。。
别人主动@自己,陈阳尚可忽略不计,权当是没看见。但是这个姬老师,陈阳却不能晾在那里不管不顾。
只记得自己刚进城上医专的时候,生活方面有着诸多的不方便,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周围同学对待自己这个山村里小土鳖的冷眼态度,让陈阳一度非常的孤僻,不愿与别人交流,话也很少,基本上一天说不了两句话。
人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动物,越是不说话,说话的能力就越来越倒退。
开学第一年少言寡语的陈阳几乎一天说不到二十句话,加上自己那个时候本身就有一些口音的原因,说话就更少了。
眼看着陈阳被周围人孤立了起来,甚至是连同寝室的同学都少有和自己交流的,于是乎,这位姬老师便主动的和陈阳交流起来。
虽然谈不上嘘寒问暖,但却也帮助陈阳了不少,无论是在普通话方面,还是在学校里面申请贫困补助方
面,都帮了陈阳不少的忙。
可以说,姬老师是陈阳学生时代为数不多的好老师,也真正算得上是为人师表了,可以说,后来一些小事情上,以及思想的灌输方面,姬老师对陈阳的正确三观建立有着很大的帮助。
如今,姬老师亲自@了自己,陈阳怎能坐视不理。
打开来微信一看,便看到了姬老师的留言:“陈阳,最近在忙什么呢?”
简单的几句话,便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来,几年前姬老师的样貌,温暖如春,语气温婉,像是邻家大姐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