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有许多洞穴,春夏秋的还未封山的时候,这些洞穴往往是猎人过夜休息的地方。孤鹰岭四周方圆大约三十多里的山路,星罗密布了七八处猎人小屋,常备着一些玉米棒,干柴等等,供后来人生火取暖用。
只是这些猎人小屋,大雪封山之后,便不能用了。原因无他,只是那些常备的玉米棒和干柴,用于生火,但也仅供一个月而已。一入冬天,雨雪天气加重加上山中阴冷潮湿,受潮了的玉米棒和柴火也就不能用了。
倒是这些洞穴,地处深山,都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本就是地质运动形成的天然地穴亦或者是洞穴,只要稍加处理便可以供人食用当做一个落脚点躲避暴风雪。
偶有冬天进山的经验丰富的猎户,在猎人小屋无法使用之后,便会来到这些洞穴休息。
这里的洞穴基本上全部都用硫磺熏过,石壁也用火烧过,藤蔓野草早已剔除干净,光秃秃的石壁,活像是远古蛮荒时期先民所居住的洞穴。
把孙亚诚给安顿好了,将篝火放在他身边一个适度的位置,一方面不会让他灼伤,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温度可以让他回暖。
这样的天气,不管是低温症还是高烧,都能要了一个成年人的命。
与此同时,垒砌起来饿了一些砖瓦树枝,将洞口封死。
忙活完了这些,陈阳便开始拿着火把开始查看起来了自己所在的这一处洞穴。
其实这是一个背山的凹角,凹角大约六十度左右,两面巨大的岩石夹缝之中,乱石与荒草构建出来了这么一个凹角山洞。
洞穴并不深邃,大约五米左右,再往里便是沙土与断石层,开挖不得,也没有杂草。老鼠洞倒是有几处,只不过,夜宿荒僻冷寂的孤山,老鼠不老鼠的已经
不那么重要了。
庆幸的是陈阳没有一着急攥紧野猪窝,不然的话,那可就有的受的了。
然而就在陈阳收拾着洞穴内的干草堆和柴火,打算让这甘草越烧越旺的时候,突然在西南角落的石壁上有所发现。
凑近了一看,却是几个鲜红的印记,谈不上是什么,但不像是人活着动物的血液,反倒更像是某种涂料。
红色的印记记载了一串数字,35-76-88-9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