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于大丰的眼光确实精准老道,于世邦也庆幸自己选择了相信于大丰。
四日后,探子来报,说北羌西路大军翻过祁阴山脉,直奔玉羚关而来,算上探子回来的时间,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有开路的先锋军在城外扎营了。
好在于世邦早有准备,驻守宁邺境的大军东进,也不走官道,大军翻山越岭,于赤铜关集结,只待北羌西路大军抵达,便可拉开阵线,直接将冀北与宁邺相连隘口截断,势必要将战场死死钉在冀北境内。
于世邦治军也算很有一套,整个冀北防线的大军在他手中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哪怕是这么大规模的阵地转移,也都把动静压到了最低。
于世邦自然不会傻到过早地把大军派遣到玉
羚关周边驻防,那样只会打草惊蛇。所以大军全部按在花鹿山后不动,又是走上路从后方绕行过来,防线上各路城关还留着守军,这些迹象与往常里并无二致,于世邦有自信认为,光凭北羌派出来探路的斥候根本察觉不到闰国军队已经在等君入瓮了。只待北羌西路大军抵达,扎下营寨,准备攻打玉羚关时,便要给他们个惊喜。
战事临近,于世邦把日常派出去的探子数目提升了一倍,每天就红着眼睛坐在监城司里等着探子军报,生怕错漏一点消息。
直到这一日。
监城司内,于世邦一只脚蹬在桌上,目光死死盯着沙盘不知在思考什么。于大丰手里攥着一封信走了进来。
“于帅,苏太师来信。”于大丰冲于世邦行礼。
“怎么?凉州府捷报?”于世邦眉毛一挑。
于大丰闻言,盯着于世邦不说话。
于世邦不耐烦摆了摆手:“行了行了,是我功利心重了。说罢,信里说什么了?”
于大丰这才开口,将信递上:“太师在信里交代,北羌西路大军有可万人敌者,叮嘱我等不可轻敌,以御守之姿御敌,使拖字诀为上策,不可轻易正面鏖战,待凉州府告捷,北羌西路大军自破。”
于世邦一听这番话,脸色就有些阴沉,索性连信都不想看了:“苏太师打得一手好算盘,本帅在这里苦苦守城御敌,他却克敌建功收复失地一样不误,只怕回京后又该加官进爵了吧?哈,他已是太师,下一步难道是瞧上了樊翁的左相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