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海战术
这功劳吧,谭振华可一点都没打算谦让。
前文曾经介绍过,一台航空发动机,从初始设计开始一直到最终成熟可用,期间需要烧掉海量的金钱和时间(见本书第四卷第829章《航发穷三代》),比如以航发界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米国人的经验,从研制核心机开始走完一遍新航发的全部研制流程,通常需要花费十几万个小时的试验时间。
这十几万个小时当然是分布在发动机研制的各个环节上,其中耗时最久的,其实是最前和最后的两个环节,也就是核心机的研制环节以及最终整机的各种工况测试环节。
对于眼前的这部“华山”发动机来说,走了一个捷
径,因为它采用的是一部现成的,久经考验的核心机——斯贝mk555,在谭振华与罗罗公司的合同中,这款发动机的所有技术资料都是需要向华夏方面公开的,包括当初研制这款核心机时的所有试验数据,这就大大节省了华夏方面对这台发动机进行进一步研究发展时所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和试验。
而核心机,毫无疑问是整台航发最关键、最重要的核心部件,对于研制整台发动机来说,在核心机上耗费的时间和其他资源相应也是最高的。
省略了核心机的研制过程,大大缩短了“华山”发动机的研制时间,不过即便是如此,为了给这台已经成熟的发动机加上一截加力燃烧室,刘大想和他的团队也已经耗费了超过万余小时的试验时间。
这么长的试验时间,要放在以前那种工作状态,没
有十来年根本就做不完,毕竟不光是试验需要花时间,查找问题、调整改进设计、生产新的零配件这些都是需要辅助时间的,这也是研制一台新航发需要漫长时间有时候甚至熬白一代人头发的原因。
你就比如前文曾经提到过的,刘大想此刻正承担的那个国家课题,也就是著名的“高推预研”项目,此项目从1980年开始预研,1990年国家正式立项,1994年“先进中推核心机”完成国家阶段性验收,1997年达到稳定状态,国家批准进行下一步中推验证机的整机研制任务,直到最后于1999年下马,这还没有走完一部航发的研制所有历程就已经过去了20年,如果真的走完全部过程,让这部中推航发达到成熟可用的状态,恐怕需要30年甚至更久。
有同学就要问了,研制一部航发需要30年?说笑吧?那米国人那些先进的航发都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