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总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其实也情有可原。
三天前的一纸发审委否决书,于慧东公司而言,不亚于一场十级地震,公司内部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我们公司为了ipo,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打水漂也就不说了。当初公司承诺期权的高层,哪个不眼巴巴盼着公司上市,好让自己的身价跟着暴涨起来。期望落空之下,人心势必浮动,昨天有两位高层甚至已递交了辞呈。”当着四位下属的面,林总也不想隐瞒什么了。
纸如何能包住火?在慧东内部,这些已是尽人皆知的秘密。
根本瞒不住。
沉吟片刻后,他继续:“最可怕的还在后面。两年多前,公司曾经与某投资方签过对赌协议,既然公司ipo失败,则公司原股东应按照约定的回购价格回购投资方持有的股份。这么大笔的资金,公司现在根本拿不出来。毫不夸张的说,慧东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唐以微手里一边翻阅着慧东的审计报告,查找发审委否决的原因,一边竖起耳朵仔细聆听,生怕错过了重要信息,也生怕剑拔弩张之下,他们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一心二用,她的神经高度紧张。
聂涛不无遗憾地表示:“对于贵公司上市未通过,我只能说,我也很遗憾。但是在整个上市运营的过程中,没有什么责任人。如果一定要找原因,我觉得有两点,第一,你们公司暂时还没有达到发审委的要求。第二,你们欠缺一点点运气,现在发审委的审核机制越来越严格,否决率也从去年的15%暴涨到42%。”
他无奈地耸肩,“你们可以说是生不逢时。”
没错,公司上市,三年财报固然是考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天时地利人和也至关重要。
在残酷又居高不下的42%的否决率面前,除了哀叹一句,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谁也无计可施,无可奈何。
“生不逢时?”这个理由,林总显然并不认同,“我们董事长和保荐人可不这么认为,他们都觉得是我们选错了审计机构。”
不分青红皂白,一顶黑锅严严实实扣到了正勤所头上。
一时间,会议室的气压低到要爆。
“喔?”聂涛无奈浅笑,“那你说说看,我们正勤所错在哪里了?”
这个问题,基于全程参与了审计,惠东的财务总监自认最有发言权。他用眼神向林总示意,让他来回答。
得到林总首肯后,他揶揄道:“曾经有人将审计比作放大镜,说审计师喜欢将公司的问题和细节放大好几倍。跟你们合作的几个月下来,我觉得放大镜不足以凸显正勤所,显微镜才实至名归。就你们你们那种严苛的审计风格,我敢说,再优秀的公司,都会被你们审死。”
因为审计师的职业操守,最终导致公司ipo流产,这样的黑锅,作为一个审计小兵,如果背上岂不冤死。
虽然心底有无数反驳的情绪和语言,唐以微却依旧保持着沉默。因为她跟聂涛已经商定好,今天他是主角,实在应付不了的时候,她才出面。
在他出任部门经理前,他需要这样的历练,这样的剑拔弩张未来也注定少不了。
被扣上这样冤屈的罪名,聂涛终于收起脸上最后一丝笑意。
他站起身,沉默地走到会议桌对面,将汇总数据表分发到人手一份,复又走回坐下。
客户是上帝,他本不想闹的太僵,但是包容迁就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