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缕缕,晚钟声声。
黄昏下的山间竹亭中站着一白发苍苍的老道人,道人将双手背于身后,半眯着深陷的双眼望着远处赤红的夕阳余晖。他的身后跪着一男子,那男子名叫庄夙,是那老道人所收的最后一名徒弟。
一阵山风吹过,老道人开口道:“你已精通风水道法,我也没什么能再教给你了,此番下山后便可立道渡劫,得道成仙。”
庄夙叩了个响头:“谢师父数十年来的教诲。”
“不必,今后也无需跟世人提起为师,就当这一切都是你命中所有。”
“是,师父。”
老道人动动手指,示意道:“下山去吧。”
庄夙站起身,望着师父的背影又再弓腰拜了拜,随即转身伴着黄昏下山去了。
话说这人界一直以来的太平,都要归功于那数百年前歼灭了魔界的仙派等人。可如今仙人泯灭,恶灵四起,一向繁华的京都表面上是太平盛世,实则却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而汉照帝年事已高,整日卧躺在床,数着手指头过日子。
待接他位的世子名叫刘聪。
刘聪从小勤奋好学,品行优正,人人夸赞,他日登基后必然是代明君呐。只是在他出世时,算命先生给他卜了一卦,说他人生中会有一劫难。此劫难非比寻常,若跨过去了必定安良于世,汉朝长荣,若跨不过去,只怕会凶多吉少,朝中不得安宁啊。
汉照帝只当那算命先生是妖言惑众,便派人拖出去乱棍打死了。
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刘聪过的顺风顺水,没碰到什么大坎,也没生过什么大病。
直到有天他出宫办事,回来的途中拾到一支发簪。
那簪子很是精致,金丝云纹,坠着琥珀宝玉。
刘聪拿着发簪左右观望,四周除了跟在身后的随从,剩下的就只有茂密的树林,已无他人。不知这发簪是何人遗落在此地。
他把发簪收好,上马继续赶路了。
可谁知半路杀出来一帮土匪,个个面目狰狞,凶神恶煞。随从拼死护他,最后都被杀了个精光。只剩下他苦苦哀求道:“我乃是皇族世子,你们要多少金银财宝我都给的起,但愿各位留我一条残命……”
那些土匪正好是食人魔族,他们远离闹市,藏于深山之中生活,哪管他是什么身份,又不图什么金银财宝,就惦记着刘聪细皮嫩肉,想尝上一口罢了。
他们把刘聪绑回山寨后已是夜里。刘聪拼命挣扎,却被其中一人打晕过去。
原本这一晕便再也醒不过来了。可在昏睡的过程中,他做了个梦,梦见茫茫夜色中有一片湖水,湖面上有一座孤零零的木桥,桥的四周弥漫着雾气。他拨开迷雾,沿着桥一直往前走,恍惚中像是看见有一女子背对着他垂坐在桥头。
他慢慢走近,忽又听见那女子的哭泣声。周遭一片死寂,这哭声突然萦绕在耳边,不由的令他浑身毛骨悚然。”
他想试探着问候,便伸手拍拍那女子的肩膀,这才发现那女子浑身湿漉漉的,发梢还滴着水珠。
“姑……姑娘为何在此?”
女子没回话,继续垂头抽泣。
他感到懊恼,便绕到女子身旁,想看清楚她的长相。可不管他怎么绕,依然只能看见那女子的背影,仿佛那女子在跟着他转圈,只给他背面看。可女子一直在哭泣,身子并没有动过。
刘聪脸上浮现出一丝恐惧,但随即又烟消云散。他从怀里掏出那支白天捡到的发簪,弯腰递给那女子,开口道:“姑娘,这发簪与你很是相配,赠予你好了,你可否断了哭声,听着怪渗的慌。”
话毕,女子便停止了哭泣,却依然保持着垂坐的姿势,开口问道:“你可愿意娶我?”
刘聪被这无厘头的一句话给问住了。他收回簪子,不明所以。
“我与姑娘素不相识,姑娘为何要求我娶你?”
女子语气变的平淡起来,她道:“你此时正处于危难之中,如若答应我,我便帮你平安度过,如若拒绝,我便跃身跳入这寒水中……”
说罢,女子站起身来,站在桥的边缘。
桥头立有一高竿,竿上挂着一盏灯笼,那盏灯笼在风中孤独的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