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三亩旱地,三亩水田,一家七八口人一年也就勉强能糊包肚子。
刘暖心想着,肯定是农作物产出比较低,所以刘家才只能勉强糊口。刘暖开始不着痕迹地打探,陈生对原主没有什么心眼,所以也不防备刘暖,见她问什么就说了出来。
从陈生嘴里,刘暖知道。这边一年四季竟然只种一季的主粮,也就是稷米。四月中旬下种,近十月才收获。刘暖听着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里虽然说起来是西北,但天气跟后世意义上的西北完全不同的。反而像河西走廊一带的气候。刘暖忍不住问,“如今刚三月中旬,天气已经暖和,这种气候其实真正适合下种,怎么会延迟一个月下种”
陈生回头看了眼刘暖,“我家是猎户,后面我又常年走镖,对这方面倒真是不懂的。也许是祖宗留传来下来的规律吧。”
刘暖想想也是,又打探起田地的价格,“村里田地多少一亩,你知道吗”自己手里的东西,陈生之前帮忙算过,大概有六十多两银子。不知道能买多少亩。
“五两到十五两不等的,看什么地。山地便宜,一般在六七两一亩,水田普遍贵点,大概在十来两一亩,可以种稻米。只是咱们上河村因十三边河,常年泛滥,河边水田常被淹没,所以很少。”
刘暖闻言,眉心微动,河边怎么会水田少不过刘暖没有到上河村,如今想得再多也是枉然的。但听了陈生说的田地价格后,刘暖安心了不少。
六十两的银子在乡下买四五亩地,她只带着一个孩子日子应该不难,何况刘暖本来就是农学院出来的,跟土地打交道了一辈子,能回乡下,反而觉得亲切的。
陈生又絮絮叨叨说了原主其他的事情。刘暖刚好从中了解一些自己不知道的。
话里三句都有原主,刘暖从中了解了很多原主的事情,听陈生话里的意思,这姑娘从小就是个皮的性子,还掐尖要强。
村里有个女孩叫香桃,比原主大三岁。但却打不过原主的。俩人关系也不怎么好。某一天香桃被父母卖了,卖得倒是不远,就卖给了南关驿的一个商户家。听说是妇人生不出来孩子,让香桃去生子的。
香桃怀孕后回村的那个排场以及让原主把目光集中到了外面的世界。
五年前的灾荒年里,原主竟然跑到镇上牙婆的地方自卖自身。
刘暖倒是佩服原主的勇气。也幸好那柳牙婆心还算正,把她送到了边城的一所正规的人牙行,然后进了布政使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