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扶苏摇头,“只是皇父尚未下葬,南方战乱尚未平复,朝中将军也未尽数归朝,此时商论二世之位,怕是不妥。”
“国不可一日无主。”朝中却又与扶苏截然不同的看法,若是天子之位不立,朝中的声音便不能一统,“若无法定论二世之位,陛下也无法入葬啊!”
扶苏看了一眼出言的臣子,垂眸不再反驳。
......
等到散朝时,太阳已经从头顶向西迁移分寸了,守在外面的伴读瞧见落在朝臣最后的长公子扶苏,小心的跟了上去:“公子?”
“嗯,”扶苏兴致不高,他看着被簇拥着的十二弟,声音很轻,“查清了么?”
“是,”跟在他身后的小少年看着也不过八、九岁的模样,“如您所料,是赵侍郎的家臣,那些人从咸阳逃离过后,也的确朝南而去了,具体所向还在追查。”
扶苏的手略过腰间的玉带。
“只是公子,您真的不逃么?”小童不是很懂,“您为何不去寻将军啊?”如今的扶苏留在咸阳可谓是步履维艰,始皇帝走的太突然,文臣们各有立场,唯一绝对簇拥长公子扶苏的那位,却连回咸阳的想法都
没有,直接回了雁北。
“去雁北?”扶苏抬头看着头顶的太阳,“你以为那日,父王没有时间逃走么?”
小童不解的看着扶苏。
那日,嬴政真的没有时间逃走么?
他既然敢出巡,自然是做了万全准备,莫要说是六国余孽群起而攻之,便是内部真的出了叛徒,他也有绝对的自信能够将其镇压——雁北君不过是一个象征而已,这天下的大权,从来都只是一个人的。
然而为什么他还是死了呢?
为什么回到咸阳的,只是一具冰冷的尸体呢?
为什么雁北君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直奔南北战线拉锯之所而去呢?
年幼时他坐在父王的膝头,所学会的第一个成语便是‘各司其职’。
而答案,正是如此,也是仅此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设定是扶苏生在政哥加冠那年,也就是政哥20岁的时候,历史上政哥病逝与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他49岁那年,那个时候扶苏应该有29岁了。于是,这就是个bug了,因为不知道中间发生什么,作者君后知后觉的发现在旧的,作者君自己以为的时间线里,扶苏才刚刚15岁......
我到底是怎么想的???
为了尽量圆回我的bug,加上正文一统要比历史上早了五年左右,于是政哥在这条be线就要比正史死的更早,早了十年多,这样扶苏就差不多十七岁左右的样子(尴尬笑jpg.)。
叹气,写到这里才发现正文可能也存在类似的,关于扶苏年龄不清不楚的bug,因为尽量模糊了时间线,大家就当这个bug不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