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种种,数不胜数,吾与吾师兄吾师父之生活,虽仅有三人,却活出了十万大军的悲壮和戏剧,其丰富多彩,难以一一列举。
师父他对待朋友的方式非常特别。别人对待朋友,要么亲如兄弟,要么关系越好,就越慎重,我的师父却不一样,他喜欢和自己朋友的喜好反着来。
听我东叔说,他曾要和一个和尚称兄道弟,可是那和尚生而为神,对于师父称兄道弟的行为表示“十动然拒”。
情况是这样的——
师父:“你我兄弟二人……”
和尚:“我生而为神,你肉/体凡胎,而今才修炼成半神之躯,你我并非兄弟。”
师父:“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和尚:“……”
师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师父他对待追求者的方式非常特别。别人要么吊着追求者,要么冷眼相待,要么要求不再追求自己。可我师父不一样,他不吊着对方,也不冷眼相待,也不要求不在追求自己。
他曾说:“人总是很难把握并且尊重‘人’这个个体之间的独立性的。”
师父对待同尘君总是一如始终对待好友的态度,不热络,也不冷眼,他明确拒绝结为道侣的请求,却也从不声色俱厉地要求对方不要继续追逐。
我曾问师兄,这是为何。
师兄说,在师父看来,喜欢一个人,深爱一个人,选择追逐一个人,这是那个人自己的事,是那个人自己的选择。纵使你是那个被喜欢、被深爱、被追逐的人,你也没有资格去亵渎他人的心意,没有立场去干涉他人选择的自由。正如同,你可以选择拒绝和远离,而他没有说不的权利一样。
那时的我仍然不懂:“那如果他喜欢我,我不喜欢他,他一味追逐我,我感觉他打扰到我了呢?”
“那你可以明说他打扰到你了,如果对方不识趣,那你可以有更深一步的举措。但是你的要求应该是‘不要打扰我’,而不是‘不准继续喜欢我’,因为后者,就成了一种潜在的狂妄,是对‘人’这个独立个体,失去了恰当的把握和分寸。”
就像是现在的流行语,叫做什么“我喜欢你,但是和你无关”,“暗恋是一个人的事”之类的……吧?
后来我才明白,师父连那句“不要打扰我”都不需要说,是因为同尘君太会把握分寸了,敬而近之,使人不生厌恶,不生烦躁。
距离感、分寸感、一个度,真的很难把握。
有一次,我们师徒三人在寒冰池钓鱼,只待愿者上钩。同尘君强行加入,倒也其乐融融。
同尘君忽然说:“和光,你若亲我一口,我便再也不打扰你了,如何?”
师父没有生气,含笑道:“闭眼。”
我和我的师兄——惊呆了!
后来,同尘君说,闭上眼之后,只觉面颊濡/湿,心中狂跳,只是疑心为何这触感虽软,却冷冰至此?
一睁眼,原是一条大鱼,鱼唇正贴着他脸颊,鱼嘴大张,翕动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