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结香道:“我想找一些关于算学的书。”
小舟子道:“好嘞,你跟我来。”
他把她带到一个大书架前面,说道:“这个书架上放的都是一些与算学有关的书卷,你想看哪本书呢?”
叶结香:“我想看近些年的算学书,麻烦你帮我找一下。”
“好。”小舟子在书架上找了一下,从书袋中抽一支卷轴书,书轴上吊系着一个标签,标签上系着这一卷书的名字与次序。
他看了一眼标签,说道:“这本书名为《缉古算经》,是近年来最为出名的一本算学著作。”
叶结香接过卷轴书,对小舟子道:“多谢你了,日后有空再讲故事给你听。”
小舟子高兴道:“好啊,那我便等着结香姐姐的故事了。”
他又和叶结香闲聊了一会儿,才说道:“那我先去做事了,你若是有事需要帮忙再来唤我。”
“嗯,好的。”
见小舟子走了,她才将手机拿出来,她实在是好奇,为何这里的书籍与往日里在古装剧里看见的线装书不同呢?不得不说手机或者是网络真的是一种好东西,几乎她想知道的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能在上面找到。
原来在纸张出现之前,古人便是用简牍或者帛书记录文字,这两者都是卷起来保存的,如今虽然已经广泛使用纸张写字了,但是由于长久以来的习惯,人们还是按老规矩将纸卷起来存放,这便是卷轴书了。
不过她在御书房见的奏折是“经折装”的样式,虽然展开来也是长纸条,但却是可以折叠起来一面面地看,比起卷轴书方便不少,看来人们也意识到了卷轴书的不便之处,日后若是长篇大论的文章不断涌现,卷轴式的书籍无法适应人们的需求,到时便会产生新的书籍样式。
了解了何为卷轴书之后,叶结香打开手中的《缉古算经》,想看看里面写了什么内容,但这本书是用繁体字与文言文书写的,而且还是竖排排版,她作为一位古代文学素养不高的现代人,实在是不怎么看得懂。
她将《缉古算经》放到一旁的桌案上摊开,努力地看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么长的一本书等她完全看明白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她疲惫地揉揉眉心,决定用手机搜一下有没有这本书。
幸运的是手机里真的收录有这本书,她看了一下百科介绍,这本书是由唐代学者王孝通编撰的,而她手上的这本则是大魏朝的王孝通编撰的,如此巧合之事,她思来想去,只能把这个世界归纳为以前世界的平行空间。
有了手机上的百科介绍,她就不必辛苦地看完这整本书了。
百科上介绍此书是华国最早解三次方程的著作,其□□有二十问,详细地叙述了建立方程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程序。
《缉古算经》是对前书的收集编撰,从中可以窥探出现今大魏朝的数学水平,懂数学的人尚且不多,更毋论对数学有研究之人了。
这时的人普遍是用算筹法来算数,用数码来记数,这种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不得不说十分精妙,但若是和改良版的现代阿拉伯数字及其用法相比,在便利性和简易性上还是稍逊一筹的。
阿拉伯数字有优势,推广起来便会容易一些。
叶结香大致了解了如今的数学水平之后便回去了,一个人窝在屋子里用笔写写画画。
其实无论是用古代的算筹记数法解题,还是用现代的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法解题,数学原理都是不变的,只不过使用的算数方法与数学符号不一样而已,若想推广阿拉伯数字与加减乘除法,她就要证明这种记数方法比算筹记数法简单实用,并且还要让人们从心底里接受这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