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自己家垒了墙?不至于吧?
他一个外人都替周秀荷感觉委屈,她这个亲姑姑亲爹娘反倒是挺愿意,真是搞不懂。
“哪能这么说自己,男子汉大丈夫的。”周大婶道:“等明天我再上秀荷家去,看我嫂子他们咋说,到时候我再上你家去。”
“行。”
反正他跟周秀荷说好了,一致对外说不同意,等过了明天,这事就翻篇了。
先是把周大婶送到家,随景一个人回家去。
到家以后,天已经很晚了,轻轻推了一下大门,是锁着的。
活动了一下手腕,随景走到东墙边,伸手一扒,爬了上去。
爬墙也算是必备的技能之一,好久没有爬过了,希望不会失手掉下去。
这墙高两米多,外周比较平滑,需要跟强的技巧,两手两脚都取好附着点,然后一鼓作气扒上去。
“大师。”他坐到墙沿上以后,小白察觉到了这边的动静,从屋子里窜出来,仰头看他:“大师小心点。”
“嘘。”随景伸出两根手指搭在嘴边:“我没事,他们都睡下了吧?”
“嗯,都睡了。”小白点点头。
随景转过身,手一松跳了下来。
不惊动爹娘他们,就是怕被盘问,还是悄咪咪的回屋去吧。
坐在桌子前,随景支着下巴叹气。
这回相亲不成,肯定还会有第二回第三回,得想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才行。
“大师是在想相亲的事吗?”小白问道。
“是啊,搞不好以后要相好多回,别的我都不怕,就怕这个。”随景道:“我在想,怎么样才能说服我爹娘他们,小白,你也帮我想想。”
“啊?”
随景跟小白一直想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也没想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只能上床睡觉。
--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随景把相亲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她心里不愿意,不想当后娘。”
在随大福和王氏心里,自己儿子就算以前犯过错,那也是世上最好的小伙,别人看不上,他们当然不能上赶着凑过去,不然会让人看不起。
他俩虽然不识字,但这个道理还是懂的。
“要是姑娘不愿意,那就算了。”随大福道:“强扭的瓜不甜。”
王氏有些不高兴:“你周婶跟我们说,姑娘那边的爹娘都挺愿意的,结果人姑娘根本就看不上,他们也不问一下,真是的。”
随景松了一口气,没想到爹娘这么明事理,之前是他想多了,以为他们会着急着让他娶呢。
昨天晚上白惆怅了,差点失眠。
随景:“她跟我说了,哥哥妹妹都已经成家,就剩她了,估计她家里人太着急了吧。”
“着急也不能这样。”王氏道:“一点也不问姑娘的想法,我可不想娶一个整天跟我唱黑脸的儿媳妇。”
随景:.....好吧,原来是这样。
随景本来是打算今天上工的,不过刚吃过早饭去打麦场集合之后,队长苏守成说,第一批知青今天下午就到了。
之前说的需要接待的人家,每户抽出一个人,去他那开会。
苏守成一早就跟随大福说了,他们家里要住进一个人,开会这事,自然是落在了随景头上。
这回来到黄土沟村的知青一共有六个,出乎意料的少。
正因为人少,所以生产队没有专门找房子给他们住,而是找了六户人口少的村民家住。
人少是一方面,还有就是,这六户人家,都是比较实在、好说话的。
开会的时候,包括随景在内的六个人,看起来都不是那么高兴。
除了随景家之外,其他五户人家,有三户都是失去儿子、跟儿媳妇孙子住在一起的人家。
就比如梁玉芹家,也在这六户之中。她家里除了她,就只有她公婆和儿子,现在过来开会的,正是她的公公。叫什么名字随景不知道,平时他都喊他张叔。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到时候要是分到家里去的是男知青,还不得惹人闲话?
苏守成笑道:“这是好事呀,你们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青壮年劳力,还多了一个人头。”
“守成,多一个劳力是不错,不过人家挣的工分,能交到我手上?”问话的正是张叔:“你要不问问上头,咱们总不能吃亏吧?到时候白养个人了。”
“唉,我问了,知青挣的工分,自然是知青的。”苏守成道:“不过吃住都是在一起的,应该不会吃亏。”
“还有,我儿媳妇到时候.....”
“这个也放心,我心里有数。”苏守成道:“反正就这么多事,大家可以回去给家里收拾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