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城有亲眷又怎么样,我家老头子的表姐嫁在这儿,我们还不是认了认门,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别给别人添麻烦。”
“也是不让自己看人脸色,我们这些老的看人脸色倒罢了,心肝宝贝的娃娃被人用眼睛夹来夹去,我心里面受不了。”
“老姐姐说的对,又不是没有钱,干什么寄人篱下受人气。这住一两天倒还好,我们现在这不是没办法,压根不知道要住多久,与其住别人家里不自由,还不如花点儿钱住店图个开心。”
香舍雅居后头的园子分成了若干小院,住进了不同的人家。住久了就成了邻居,有喜欢热闹的就喜欢在小花园的凉亭里聚着说话。傍晚时分,晚饭过后,就有老人带着孩子出来,大大小小的孩子在花园里玩闹,撅屁股挖土的,仰着脖子看天的,抱着小球球走路还歪歪扭扭的,别提多有趣了。
此刻凉亭里就坐了几个妇人,年纪都在四十上下,有当母亲的,也有已经做了祖母外祖母的,闲话着家常。话题已经从住店到寄人篱下到晚上吃了什么再到杭城的绣花样子就是不一样……三娘在旁边听了一会儿,目瞪口呆又津津有味。
“咱虽然是乡下人,钱又不是没有,住店不要太开心,香舍雅居的各种零嘴儿真好吃。”
“我说那个饼干最好,酥酥脆脆的,还甜。”
“我不喜欢,这种太干了,我在老家就不喜欢吃那些个芝麻脆饼,卡嗓子眼儿。我还是喜欢拿什么冰激凌,凉丝丝,好吃,就是不敢多吃,怕吃了冰肚子。你说,是不是三娘?”
“啊?”一下子被扯进圈子里,三娘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刚才说的,没听到吧,没事儿。”说话的大娘就是随便找个人说说话,像是寻求认同感、得到群众的支持,等三娘给了回应之后她根本就不指望对方说什么,直接就开始问起别的,“三娘男人做什么的呀,过来这么久了,一直没见到。”
三娘笑着说,“他是教书的,我家就是普通人家,现在乱,不好教书了,就想着到杭城来谋个出身。”
“那怎么没有住在一块儿?”又有人好奇地问,毕竟长得如此出色的女人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就算是有仆妇、丫头跟着,在外人看来也不安全。
三娘解释着,“先生得到一个差事儿,跟着大人出城了,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知道哪里他们做什么大事儿,就想着离战场不要太近,就盼着他能够安安全全地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