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挺身而出

先生的屠夫娘子 祈幽 1742 字 9个月前

每天去猪肉档那儿上下班挺快乐,一路上和认识的打打招呼,顺耳朵听听家长里短,是三娘失去了手机、电脑、wifi后消磨时间的方式之一。今天却和往常不同,街坊四邻少了聊天打趣的兴致,神色中多了匆匆和不安。

街上多了一些面黄肌瘦的人,摇摇晃晃的走路,很快就被巡街的捕快带走,不知道会做何安置。不仅是穷苦人,还有车马穿镇而过,带来了烟尘和紧张的气氛,不做停留。

小小的安平镇离大乱的容州太近了,还不是逃难之人的终极目标,不过是路过。

一路上有田一护着,三娘才免受碰撞,等到了猪肉档,看门已经大开,猪肉分割好了放案板上,两个伙计不时向外张望,等看到了三娘,齐齐松了一口气。

伙计一个叫张铁柱,一个叫王大,是安平镇本地人,前者力气大,后者勤快,都是不错的伙计。店里面平时有他们两个就可以了,要是忙不开就雇一些短工,用肉当工钱,短工们很乐意。

王大汇报一清早来店里面的事情,他们收了猪之后在店后面宰杀了,新鲜猪肉给酒楼、饭庄和几家富户送去,发现对方收肉的情绪并不高,有一家富户更是没有要。

少了这些买肉的主力,剩下在店里面零售的就变多了,以百姓的消费能力,估计卖不掉多少。

王大说:“做绸缎生意的杜家看起来在收拾东西,像是要走。”

王大说得委婉,张铁柱直截了当地说:“他们也要逃。”

容州因为天灾,导致整个州县大乱,数万依赖土地的农民、扎根当地的乡绅等等外逃,带起来的影响可不是仅仅一州。安平离容州太近,引起连锁反应不足为怪。

三娘冷静地点点头,“知道了,卖肉到晌午,要是卖不了多少,好的肉分割下来吊在房梁上,铁柱晚上就辛苦辛苦,住在店里一晚。剩下的猪头,猪蹄,猪下水什么的就在店里面做了,猪肥膘熬油。”

三娘生活在商品精细化的时代,不会苦守着一堆肉烂在手里,有的是办法把它们变现。

听到三娘的吩咐,忧心忡忡的张铁柱和王大忍不住笑了,觉得自己嘴巴里分泌口水,馋得眼睛都要绿了。

王大,“老板愿意动动手,大家今天有口福了。”

张铁柱点头,他笨嘴拙舌的不会说话,只能附和。

三娘介绍了跟在身后的田一,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父母在菜市场承包了摊位卖猪肉,起早贪黑,常年不休。他们兄妹三人是父母用卖猪肉的钱养大成人的,成长过程中有时候还会去市场里帮父母的忙。

青春期的时候三娘觉父母卖肉很不好看,羞于对同学们提起,和妹妹还被大哥修理了一顿。后来心思放开了,觉得靠自己双手劳动所得的正规职业没有任何羞耻,一改之前藏着掖着的做派,积极主动地和同学们推销自家的猪肉,现在想着也觉得有趣。

来到这个世界,因缘巧合下得到了生猪的货源,三娘就开了一家猪肉档,认认真真地经营着,算是远离故乡、远离亲人的移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