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洗头一起来,她头发已经过腰,黑亮顺直,比在现代的时候还要好,难道是无污染,吃的食物都是纯天然的缘故?三娘是有些信的,毕竟皮肤也好了许多许多,白嫩细腻,没面膜、精华、防晒霜照样不长斑斑点点。
靠在浴桶边缘,三娘感慨,“年轻真好呀。”
洗澡出来,天际只有一线光亮眷恋着人间,沐浴之后三娘歪头用干布擦着头发,脸蛋儿被热水熏得红扑扑的,明明普通的五官却有了上等的姿容,能令看到的人移不开眼睛。
她边擦头发边往外走,身后卧房已经点了灯,蒙着鹅黄的灯罩,烛火的亮度显得暗暗的,别嫌弃这么点儿光亮,在这等年月夜晚有亮光已经是小康之家了,许多百姓以月光照明,六七点就上床就寝,成年男女睡不着大概就做一些大人会做的事情了。
后院很大,三娘闲来无事就开了两分地,学着种了一些菜蔬,韭菜是必备的,新韭出来时割了一把韭菜和肉做了饺子,先生很喜欢。她学会了捂韭黄,扎了稻草捂了一行,过段时间应该可以吃了,可惜不靠海,安平镇买不到蛤蜊,不然蛤蜊与韭黄同炒,是她在家时常吃的菜,没有蛤蜊肉可以切了肉丝炒,味道也不会差。
有时候真的很想家,想爸爸妈妈,想哥哥和双胞胎妹妹……
三娘甩了甩头,把眼中的湿意甩掉,她现在应该属于失踪状态,总比一道雷劈下来,让爸妈看到焦黑的尸体好受一些,“失踪”总是有点儿期待的,她会呆在这个时代默默地为家人祝福。
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田边,脚上穿着干净的绣鞋,她就不走出青石踏进地里了。地里除了一些菜,还种着两三行红薯,四五行小麦,小麦青青,正在拔节,麦秆茁壮成长,亟待孕穗开花。这些小麦是她学着记忆中的方式去农家田里挑选良种培育出来的,用着最笨的方法希望培育出丰收的种子,先生看到了没说什么,不过在她第二次下田时他也会跟着帮忙,两个门外汉一点一点学着种田,也是有趣。
三娘好歹有些种花的经验,以前她是开花店的,有自己的苗圃,种花育花做得还算是不错,运用到田地里精耕细作还是有些收获的。赵先生可是扎扎实实的新手,但肯学会学,时常捧着农书看,现在懂得已经比三娘多。
红薯是舶来品,三娘记得看过的书上说过,红薯是明代末经由吕宋传入华夏,但是她现在所处的朝代不是明代,更像是宋朝。她所处地历史唐后无宋,有位穿越前辈改变了唐末一切,历史走出了一条岔路口,她问过先生一些朝代更迭、也看过一些书,都是自己不熟悉的。这儿出现红薯也不是什么怪事儿,说不定还有玉米、辣椒、土豆、向日葵呢……
红薯是先生带回来的家用中夹带的,是“抢”山贼的战利品,经过两年不到的培育,已经长出了许多,黄皮红心的品种,味道甜丝丝的,就是没有后世的大,还需要选良种改良。先生第一次吃到红薯后沉默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起来,三娘就发现自己收的红薯少了三分之二,先生还央求她写了种植的方法,事后三娘得到了一只木簪子,做工有微瑕,先生亲手给她戴上。
“想什么呢?”悦耳低沉的声音,是先生从前院说完话回来了。
三娘轻盈转身,穿在身上的水蓝色轻纱旋动,垂落时勾勒出她曼妙的身姿,“在想我明天要戴木簪出门,配什么衣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