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的表情舒缓下来,道:“也是,应是凑巧。”
只有裘怡没心没肺的凑到两盆花前,很是惊喜道:“是菊花呀,我最喜欢了,二姐,你要是不想要,送我吧。”
裘怡是真喜欢菊花,身边的丫环一唤玉台,一唤玉楼,皆菊花之名。
裘怫无可无不可,她对菊花无感,准确的说,她对任何易逝之物都无感,像花啊,雪啊之类,美则美矣,却转瞬成空。她喜欢永恒存在的东西,比如诗三百,千古传诵,比如高山流水,常青常绿。
“你喜欢便拿去吧。”
于是这两盆菊花转瞬就易了主,裘怫松了一口气,像送走了烫手山芋,裘怡喜笑颜开如得了大便宜。
这事儿很快就让送花的人知道了,郑秀沮丧的叹气,好像又没送对东西,袁嬷嬷却是面无表情。
袁嬷嬷就是那位老妇人。同样的手段,郑秀去干就是脑子犯抽,袁嬷嬷去做,就显得自然得多,没有引起苏氏太多的警惕。
这次的事,是袁嬷嬷自告奋勇,郑秀以为她真是帮自己送礼去的,却不知道,袁嬷嬷是想近距离瞧一瞧裘家姑娘,顺便,替太后打探一下郑秀真正想送礼的是其中哪位姑娘。撞到裘怫只是随机的,但郑秀初时高兴但知道菊花易主后又变得沮丧的表情,显然已经透露出实情。
裘家的二姑娘啊……袁嬷嬷面无表情的回想当时那个小姑娘与自己对视时一触即离的眼神,那么敏锐,那么机警,可不是个单纯的小姑娘啊。
袁嬷嬷不喜欢裘二姑娘,太后也不会喜欢,生活在宫中的人,只会喜欢纯真简单的小姑娘,因为身边已有了太多的尔虞我诈,所以对纯真简单就有了病态一般的向往。
看了看还在沮丧的踱着步的郑秀,袁嬷嬷无声的叹了一口气,提醒道:“国公爷,送礼是您的心意,礼到则意到,已是足够,至于收礼之人如何处置礼物,那是她自己的事。”
只差没有直说郑秀管得太多了。也只有太后身边出来的老嬷嬷,才敢这样对郑秀说话,才有资格管束住郑秀继续脑子犯抽。
这位袁嬷嬷,从太后还是个妙龄少女时,就已经跟在了太后的身边,她跟着太后在那座会吃人的宫墙内,流过泪,咽过血,杀过人,她陪着太后踩着许多人的尸骨一步一步走上了后宫中最尊贵的那个位置,所以当她想告老荣养时,太后不肯放人,所以当郑秀脑子开始犯抽时,太后就把她放到了荣国公府。
袁嬷嬷,也是看着郑秀长大的。
所以,郑秀哪怕听懂了袁嬷嬷话里的意思,也没办法像踹长安那样一脚踹过去,何况袁嬷嬷的话是对的,送礼是他的心意,收礼人收了礼,那他的心意就送到了,圆满了,至于那份礼被收礼人怎么处置,真的不关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