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母亲请安。”
三姐妹一字排开行礼,虽是素衣简饰,却个顶个的水灵鲜活,苏氏见了她们,心情自然是极好的,抬手让她们起身,问了几句昨夜睡得可好之类的话,然后便让云姨娘去安排早食。
雍容院自有小厨房,采购支出也是苏氏自掏,不从忠毅伯府的公中走,不过太夫人心疼女儿,苏长英也心疼妹妹,各从自己的私帐里每月拨出二十两给苏氏,同时又从公中拨出三十两算是兄弟五房每房每月补贴六两。
光这一块,苏氏每月就能额外得到七十两,再加上太夫人命申氏以府中嫡小姐的规格给裘慎置办胭脂水粉和四季衣裳,以庶小姐的规格给裘怫和裘怡置办胭脂水粉和四季衣裳,不过小孩子用不上胭脂水粉,所以换成了每月二两胭粉银子,至于苏氏,她是寡妇,不好在孝期里涂脂抹粉,也直接换成了银子,一年总计一百五十两一次给清。
总之,就凭这些,哪怕苏氏没有嫁妆,也足以养得起雍容院这一院子的人了。母亲和兄长有心照顾,苏氏自然心中有数,她虽高傲,却不能拒绝来自至亲的关怀,因此用过早食后,她便带了裘慎去给太夫人请安,不为别的,只为这一点孝心。至于裘怫和裘怡,她也带过两次,只是太夫人不是很待见女婿的庶女,每回见了都淡淡的,苏氏便不再让两个庶女去碍太夫人的眼。
往日里,苏氏和裘慎去了太夫人的院子,云姨娘就会带着裘怡也出去串门子,她是这府里的家生子,自然少不了在各院各房当差的七大姑八大姨,还有以前交好的姐妹如今或是做了管事妈妈,或是被抬了姨娘的,虽说都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人物,可云姨娘深喑大宅院里的生存法则,自家女儿是外姓,虽挂着表小姐的名义,却算不得真正的主子,又不招太夫人的喜欢,要想在这府里活得好,就得靠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人物,否则,即便有苏氏护着,也少不了要被人看不起和为难。
只是如今苏氏关紧院门,云姨娘便不好再带着裘怡出外走动,索性便让裘怡跟着她学做针线,能给嫡母做个袜套抹额什么的,也是讨好嫡母的一种方式,不在于做得多好,关键是那份心意。
这般一对比,就突显出裘怫的可怜了,嫡姐有嫡母,有太夫人,庶妹有云姨娘这个生母,独她是孤孤单单,只有丫环相伴,就是想串个门子都没有个去处,只能窝在书房里与书香为伍。
换成别人,即使不心中憋闷,也要自怜自哀,可裘怫很懂得随遇而安的道理,长安在给郑秀的情报上写她“性懦喜静”,原也没错,至少表面上,她确实是这般,从书房里寻本书带回闺房里,倚在美人榻上,安安静静的看上半天,然后小歇一会儿,继续安安静静的看半天书,这么一天就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