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对大明的感情不容质疑,但没有几人知道,他效忠的非是哪一个王朝,而是汉民百姓而已。即然杨晨东在这方面做的比大明还要好,那他哪里不尽全力支持的道理?这从他改叫杨晨东为王,并让儿子出仕,自己也全力辅佐之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了。
于谦想的是,就算是自己看不到汉人统一世界的那一天,他的儿子和孙子也要看到,并要参与其中才是。可现在,眼看着希望越来越大的时候,杨晨东却要主动犯险,哪里肯依?
倘若不是杨晨东早就给在赤嵌城的杨五和副城主栾小晨发了电报,让他们盯紧着于谦的话,怕是他现在已经座船杀了过来。
但即便如此,于谦也是一天三封电报来表明心志的同时,也劝诫着杨晨东万不可做出冒险之事了。民意可以以后争取,万不可图一时之快而犯险悔了一生。
......
赤嵌城王宫。
已经十岁的杨博出落的已然是一个英俊的少年。
自从六年前父王离开了赤嵌城,一直未归。也就是说,已经十岁的杨博足有六年多的时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了。
可这并不妨碍杨晨东在他心中那光辉的形像。
别的且不说,这六年多来,杨晨东先后恢复了远东州的政权,攻下了东欧和中亚等地,就不知道灭掉了多少的国家,为整个杨系增加了多少的财富,多少的地盘,多少的人口。
几乎用不了多久,前方就会有打大胜仗的消息传来,而这些听在了小小的杨博耳中时,他都有一种与荣有焉的感觉。
在他看来,这便是父王的厉害之处,他也为拥有这样的一个父亲骄傲而自豪。
以父亲为榜样,这些年来,杨博没有因为自己是世子的身份而过上娇纵的生活,相反他比其它人家的孩子更为努力。学习知识、马上练习挥刀,便是对于火器也有着一定的研究。
做为母后的胡嫣自然是全力的支持,但凡是杨博想要学的,整个赤嵌城中的最顶尖人才都可以为之老师,任其索问。
在大力支持下,杨博相比于同龄人更有主见,也更为成熟了一些。他一直所想的就是自己一定要努力再努力,等到父王回到赤嵌城的那一天,一定要让父王夸赞自己,他也要享受孩童才能享受的父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