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人和人比起来,真的是气质有别。
韩科看着在罗瑛等人陪同下温文尔雅走来的华建敏,在心里发出慨叹。
握手,寒暄,问好。
罗瑛将华建敏带的白茶递给韩科,说道:“这是华局长给银山小学老师们的见面礼。”
韩科有些懵逼:他从来没有见过哪个领导下基层还给基层带礼物的。
呆了几秒之后,他一边接过盒子一边讷讷说道:“局长您也……太客气了。”
罗瑛咳咳:这个台词,我起先已经替你说过了。
一行人向银山小学出发。
华建敏此行除了带着罗瑛,还带了教育局人事股、初教股工作人员,以及市教师进修学校小研室教研员多名,足见对此行的重视。
抵达学校,各路人马分头行事:教研员和初教股工作人员负责了听课、教案、作业等教学常规,其他工作人员则和罗瑛一起陪着华建敏翻阅学校档案和实地查看等。
韩科校长将一份汇报材料呈到华建敏桌前,脸上谦卑的笑容还夹杂一丝诚惶诚恐:“局长,这是我们学校的汇报材料,我普通话不标准,不好意思给大家做汇报,还是让大家自己看吧。”韩科校长说着又给了其他人每人一份汇报材料。
大家都信手翻了起来。
这份汇报材料有些与众不同,少了公文的冷冰冰,多了许多人情味,介绍银山小学的校情时同时介绍了银山的风土人情,讲学校的困难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华建敏抬头和罗瑛目光交汇了一下。
罗瑛身为老办公室主任,少不得要为各任局长写材料,外界人称“教育局一枝笔”,足见其在公文写作方面造诣很深。而韩科校长拿过来的这份材料在公文写作方面规范不足,文采却很出色。
“韩校长,这份材料写得不错。”罗瑛虽然如此说,但心里很清楚这份汇报材料不可能出自韩科之手。
韩科也很坦诚:“罗主任见笑了,我没有文才,这份材料是我们学校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写的。”
“没想到银山小学藏龙卧虎,今年唯一一个考到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也是来自咱们银山小学的。”说话的是教育局人事股股长。
说到进城考试这个话题,韩科校长又激动又失落:“说起来我们学校是考上了两个,幸好今年教育局的文件规定同一个科目多人考上只能走一个,不然我们学校一下走了两个语文老师,教学工作就不好安排了。”
“进城的那位叫江新男,还有一位好像叫……”人事股股长努力回忆那个让出名额的女老师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