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问题,就是谁人领兵挂帅。
上皇的意思是点帅领兵。
熙宁帝却想御驾亲征。
满朝文武虽然敬佩新帝的勇气,却是不愿意新帝冒险。
燕候这个时候遂请旨出征。
奉圣军将军贾赦,副将冯唐都请旨出战。
贾琏身为兵部侍郎,也出列请战。
上皇准奏。
命武郡王为主帅,奉圣军副将冯唐,兵部侍郎贾琏为左右先锋。
抽调五万禁军,两万奉圣军,拢共七万人马,号称十万兵马,组建征北大军。
贾赦加兵部尚书官衔,与顺亲王,忠靖王,英亲王一起组成战备后勤部。
专门负责替前线的军队筹集粮草。
翌日。
京都派遣三支钦差队伍,分别前往河南湖广江南征集购买粮草。
石梅整个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一战事因何而起。
唯一能够对得上的就是,卫家的将军府被锦衣卫包围了。
一切要等燕候到了前线,弄清楚战事始末,然后才会决定卫家何去何从。
史鼐这一次也请旨参展,被封为燕候麾下偏将。
至此,史鼐对于石梅的敬仰滔滔不绝。
倘若史家与卫家做亲,这一回不仅不能起复,还会受到牵连。
石梅对于贾琏的安全倒是不担心,只是担心他没有上战场的经验。
然而,自从成吉思汗之后,石梅从未听过草原上出现过十分厉害的部落。
石梅对与古代人的战争一无所知,对于贾琏的唯一叮嘱,就是让他不要轻敌冒进。
石梅对于草原的认知,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草甸子的危害。
石梅提点贾琏三点。
第一,不要轻易涉险进入沼泽地带。
第二,下雨天不要出兵。
第三,不要轻易涉猎草原河流。
水灵准备的行囊多是干粮衣物,各种红伤药品。
石梅给贾琏的行囊却不同,没有吃食,没有衣物,没有药品,只有几千块灵石。
大的有鸡蛋大小,小得鸽子蛋大小,足够贾琏用上几年了。
有了这些灵石,贾琏就可以随时随地补充体能,处于最佳战抖状态。
大军二月初集结,二月初十出京。
可谓迅捷。
大军随军携带的是京仓里面的战备粮。
鞑子已经占领漠北重镇银川城,缴获了克虏军的辎重粮草。
他们抢劫百姓,依靠城池,谁也无法预测战争要持续多久。
石梅对这场战争没有丝毫的把握。
这一回,后街的儿郎,又挑选出五十八人。
都是十五岁以上,三十五岁一下的青壮年,编入贾琏的亲卫部队。
两府的斥候,也挑选出六十八名,编入了贾琏的亲卫部队。
这是对贾琏的保护,也是对荣府力量的磨炼。
鞑子号称二万精锐,其实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
大军开拔之后,京都便处于警戒状态。
清晨巳时开门,下午申时关闭城门。
唯有征集粮草的辎重部队可以凭借兵部的令牌,自由出入。
贾琏自从开拔,张氏就进驻小佛堂念经拜佛,庶务全部丢给儿媳。
石梅却是日日认真朝廷邸报,时时刻刻关注朝廷的动静。
贾政在养心殿的造办处全面停工,全面敦促打造战甲武器。
贾敬也回到兵部当差,只要是掌管军械的清点发放。
三月初。
由武郡王世子水澈为主将,贾蓉与白锦堂,冯紫英四员小将组成的后援辎重部队,第一次押送军械粮草等辎重去漠北。
正所谓,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般时候,粮食与武器就是性命。
非亲近信任之人,不敢托付。
五月初。
漠北捷报,征北军收复银川城。
土尔扈特部落大王子率领自己麾下精锐两千余人,于雨夜突围,逃回草原深处。
朝廷之上人心鼓舞,大有三五日消灭土尔扈特部落残部之意。
石梅却看见了真正的战报。
敌酋死伤一万八千余人,我军却伤亡三万余人。
草原鞑子人数虽少,却自小长于马背,可日夜不休的在马背上生活。
我军士兵却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剩下的四万人马病倒一半。
一句话,短时间内消灭土尔扈特部,只是痴人说梦。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眼睛发炎,修改错字速度有点慢。
正在修改,亲们谅解。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