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政

贾珠四月中旬才离京上任。

他放了河南怀庆府知府。

怀庆府在河南算是比较贫穷的地方。

贾珠这也是出去躲灾。

他留在京都也不帮上什么,不如出京。

一来历练。

二来,也是保存有生力量。

贾珠考了宝玉的学问,发现宝玉不喜欢策论,只喜欢吟诗作赋。

在国子监颇有些才名。

一旦让他做策论,他就抓瞎。

针砭时弊,倒是辞费涛涛。

这样的性子进入官场,不说性命难保,还会拖累家族。

贾珠觉得宝玉的前途应该做出调整。

只可惜,宝玉还学不会贾蓉白锦堂。

贾珠找到祖母。

宝玉的性子骄纵直率,不通世务,不懂得迂回守拙,还学不会闭嘴。

很不适合官场的尔虞我诈。

石梅也很无奈,她不是没教导,宝玉学不会。

这也不怪他,贾政学了一辈子,才摸到边边。

宝玉这一辈子没有灵通宝玉,没有祖母的抬举,母亲的纵容。

姐姐元春也没成为贵妃。

他从前吸引人的光环都丢掉了,剩下的就是性子。

悲天悯人,与人为善。

街上遇人卖身葬父,他能把身上扒干净都给人家。

但是,他口无遮拦,不思进取。

原本今年要返乡考秀才,他硬是借口参加贾璋的婚事,赖在京都不起身。

他不情愿,你绑着他去,他进了考场交白卷,你也没法子。

他这种性子,落到别人眼里,就是不思进取的纨绔膏粱。

石梅便跟贾珠说道:“你也发现他不适合进入官场?

他虽然也听命读书,却没有你们这种一定要科举入仕的自觉。

他觉得家里有钱有地位,吃穿不愁,何必去干那些不喜欢做的事情。

我询问了他的志趣。

他说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走遍山川大地,咏颂大好河山。

我在想,他是不是生错了时代,他的性子适合魏晋时代。”

贾珠道:“祖母觉得孙儿把宝玉带去任上做个刀笔吏,如何?”

石梅道:“河南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接壤的湖广荆襄,是三国的古战场。

我想宝玉应该有兴趣。

河南也是科举大省,仅次于江南。

有闻名于世的应天书院。

也别说什么作笔吏,你母亲哪里就过不去。

国子监这边请假,就说去河南游学去。然后在应天书院挂名。

宝玉的性子,很快就能如鱼得水。

让他主动去各处圣地游览,只怕比你拘着他训教,效果更好。

你也知道,你跟你爹几乎一个模子,宝玉怕的很。”

贾珠莞尔:“孙儿也在想,如何说服他。”

石梅道:“这倒是很简单。

宝玉很孝顺,只说你母亲思念他,你必定会去。

然后,再用河南湖广的文化地理打动他,他只怕催着你快些动身了。”

宝玉果然对于去河南心向往之,跟着贾珠去了河南。

五月中旬,太子水阳开始参政了。

被新帝派去监管户部。

这事儿是林如海提议,上皇的旨意,新皇不得不尊崇。

水阳十岁之前一直在读书。

十岁开始,上皇在教导他帝王之道。

帝王分诡异之道,就像通政司一样秘密监督。

也有煌煌正道。

林如海居中给增加一门明君必备的学问,了解国计民生,民间疾苦。

帝王不知道百姓之苦,不知道国库的钱从何来,就是不知道国家的根本。

那么这个帝王,很难成为一代明君。

贾琏带着水阳去过南城北城,参观穷苦人如何生活。

林如海在冬日曾经带着水阳去过天齐庙。

盛世清明。

天齐庙也有许多乞丐。

每一个乞丐都有一个故事。

这些乞丐多数是各行省自然灾害的时候,失去亲人与家园的百姓。

教导水阳透过现象看本质。

林如海让水阳首先经手户部,知道每一分银子从何而来。

它们来自无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这个时代还是按照人头税)

当然,新帝也给水阳灌输了人丁税赋有诸多不合理。

希望能够按照土地收税。

但是,太上皇因为跟新帝别扭,尚未答应。

没有玉玺,新政无法推行。

新帝是希望太子居中调和,让上皇支持新政。

因此,也很支持水阳监管户部。

礼部贾琏没待过,但是贾琮待过。

贾琮做过详细的笔记。

贾琏一眼就能看出来究竟,遂讲解给水阳听。

水阳提前摸清了云南的民生赋税,其余各行省就简单了。

水阳的进步惊人,不光上皇惊喜。

醇正帝也不得不承认,水阳好资质。

水阳如今是半日读书,半日去户部当值,学习的劲头十足。

上皇心里得意之极,醇正帝心情很复杂。

九位嫔妃怀孕,只给他留下一个儿子。

母凭子贵,皇子的生母胡莹儿胡昭仪,已经册封为贵妃。

然而,这个儿子身子还极其虚弱。

吃什么吐什么,瘦的小猴子似的。

这个儿子能不能成器,醇正帝自己也没有把握。

他现在又把眼睛瞄准两个怀孕的嫔妃,希望她们能够生下健康的儿子。

醇正帝糟心的时候,荣府里的张氏正在糟心。

贾璋与青玉却在五月进入翰林院历练。

同时进入翰林院的,还有迎春的夫婿赵昀。

赵昀也进士及第,考取了庶吉士。

只是,赵昀的成绩不如青玉贾璋的名次好。

庶吉士十五名,他考了个十四名。

赵昀的运气跟贾琮一样好。

青玉被赐封为翰林编修。

赵昀去了御史台。

贾璋则去了礼部历练。

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再有朝廷科举法度。

五礼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贾璋能在三年内把这些礼仪摸清楚,将来在礼部做个主事就得心应手了。

这可是非常繁琐又郑重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