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嫣然抿嘴偷笑。
石梅见宝玉还是这般喜欢跟漂亮的嫂子姐姐黏糊,唯有叹息。
灵通宝玉已经给他藏起来了,还能怎的?
这一想,石梅心里咯噔一下。
等贾赦领着贾琏夫妻去祭祖宗。
石梅终于明白自己这一段时间疏忽了什么。
她忙叨叨去了密室,开了贾代善的牌位下的秘隔。
这一看,石梅顿时目瞪口呆。
那一颗灵通宝玉竟,然黯然失色。
这个时候,灵通宝玉已经光华不再,灵气全无。就是一块在普通不过的玉石。
石梅闭目打坐,再次冥思内观。
之前围绕荣府那青凌凌的青云,这般时候犹如日光初升,竟然染上了霞光。
那种霞光透过青云,红的泛紫的霞光。
贾琏新婚,气运生变!
这说明贾琏媳妇宜室宜家,旺夫!
石梅吁口气,脸上的笑意一点点绽开。
水灵丫头竟就是那个可惠及三代人的媳妇!
水灵为何有这等能量?
反推之,她有足够大的靠山?
靠山是谁,不言而喻!
石梅一身轻松的走出密室,脸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
自己这颗脑袋越发稳当咯!
贾敏恰好带着黛玉紫玉兄妹前来。
今日是认亲宴嘛。
看见母亲笑眯眯的,似乎天上掉了馅饼了。
贾敏笑问:“母亲这是得了什么宝贝?”
石梅笑道:“可不是宝贝,这两个玉儿可不是外祖母的宝贝吗?”
这般时候,石梅忽然发现,自己似乎又漏掉了什么了。
为何她能够不开天眼就看见荣府的气运?
那块灵通宝玉,难道收藏的就是荣府的气运?
那气运原本是托付给宝玉?
如今却被贾代善托付给了自己?
石梅越想越,觉得这是正解。
她获得荣府列祖列宗的认可?
哈!
石梅再看宝玉,心里对这个孩子有了一份歉疚。
毕竟是夺了他的护身符。
这日,石梅正式让宝玉搬家,进驻梧桐苑。
寻日在外院居住读书,节假日回梧桐苑。
从此,石梅出门应酬,只要带了迎春惜春,就会带宝玉一起见识。
不久,宝玉就跟燕候家的二公子,梅家的小公子,陈家的小公子成了好朋友。
宝玉这孩子很聪明,对女孩子又细心。
梅家陈家的几位夫人,都喜欢上了这个粉雕玉琢的孩子。
家里嫡次子,父亲得宠,伯父是侯爷,祖母是老诰命。
一家子圣宠优渥。
且这个嫡次子本身还聪明伶俐,读书很有灵性。
除了有些男生女相,似乎没有毛病。
其实男生女相也不是什么毛病。
自古有言:男生女相,富贵无双!
石梅这一紧张宝玉,湘云黛玉宝玉三人见面的机会就多了些。
宝玉的殷勤赢得了两位妹妹的好感,三人成为好兄妹。
当然,石梅很有分寸,绝对不允许宝玉跟姐姐妹妹有单独相处,肢体接触的机会。
且石梅总是会给宝玉强调:黛玉湘云是他嫡亲的妹妹,保护妹妹不受欺负,是哥哥应尽的义务。
让宝玉从在心里牢记,自己是嫡亲哥哥的定位。
时间很快进入腊月。
荣府婆媳们又开始忙年。
这且跟石梅不相干。
她如今是太婆婆了,真是可以坐着吃喝玩耍。
儿子孙子想打谁,就打谁!
不过,儿子孙子都很孝顺,石梅如今都舍不得打了。
但是,对上贾政这个政治嗅觉迟钝到愚笨的儿子。
石梅恨得想敲他的铁脑壳。
真是白瞎他爹给他取的一个政字儿。
不过,也因为贾政的整治嗅觉不敏锐,石梅终于证实了,小皇孙就是燕候家的三公子。
贾政这日回家,来给石梅请安。
然后就给了石梅一包檀香粉末。
这是上好的熏香香料。
石梅以为他是特特购买。
石梅虽然也喜欢檀香味儿,喜欢做些檀香熏香球,熏香香皂给孩子们。
但是,一般都是机缘巧合得来,不会特特购买。
石梅说道:“不用特特花费这些冤枉银子……“
贾政就说:“这些不需花银子,却是小皇孙前些时日不知道为何,一定要亲手做一个梳妆盒。
两个月的时间,做了废,废了再做,不知道糟蹋多少好木料。
陛下也不心疼,吩咐不准干涉。
这些檀香粉,就是用皇孙糟蹋的檀香木加工而来。”
这话一出,石梅顿时心领神会。
这就对上了!
贾琏带回来的那一只做工不大精美的梳妆盒,肯定就是小皇孙送给姐姐的新婚礼物。
石梅问道:“梳妆盒有什么好稀奇,这个皇孙也是的,竟然浪费两个月时间,只为做一个梳妆盒?”
贾政却道:“这倒不是皇孙笨拙,却是那梳妆盒不是一般的梳妆盒,是一个鲁班锁的梳妆盒。”
石梅微笑颔首:“却是这样,怪得呢,这鲁班箱是不好打造。”
贾政瞧着母亲这般笑逐颜开,遂问:“难道母亲见过这等梳妆盒?”
石梅摇头:“你都说小皇孙足不出户,我哪里去看呢?”
贾政一想这话也对啊。
贾政嘴里的那鲁班锁构造的梳妆盒,此刻正在水灵案台上。
她正在按照贾琏给的构造图,慢慢的解开鲁班锁。
不过,贾琏对鲁班锁的解法也不是很内行。
再者,贾琏也希望水灵解开的慢一点。
因为,梳妆盒里面有一封水阳亲笔书写的祝贺词条。
虽然没俱名,虽然字体用了稚嫩的馆阁体。
但是,熟悉的人应该可以看出来。
张氏在儿子大婚后,算是彻底的解脱出来。
这一年的春节,张氏就把府里张罗年节的事情交给水灵,让家里的管事媳妇,再有迎春惜春探春姐妹全力配合。
张氏也没正经闲着。
水灵哪里不通透就会前来询问婆婆。
再者,张氏在准备贾琮的小定仪式。
翻年贾琮就十九岁了。
当然,十九是虚岁。
其实只有十八岁。
这个腊月间,杜家已经来人跟石梅磋商元春婚事。
石梅已经答应正月初八,两家碰头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