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坏了,张氏只怕真想结亲。
贾敏接受过石梅优生教育观念,且深信不疑。
这两姑嫂不是要闹矛盾?
青玉确实生得玉树临风,还真是个女婿人选。
这血缘关系太近了,比贾琮叶筠还近。
若是湘云跟林家结亲,还是马马虎虎。
只怕这话还不能说,说了张氏肯定以为自己偏向娘家侄孙女。
张氏的个性有些固执。
一旦认准就不会轻易改变。
当初以为自己要打掉贾琮,就倔头倔脑。
后来发现错了,又认错认罚,跟自己亲的不得了。
这优生优育,可不能玩笑,得了恶果再后悔就晚了。
一个贾琮叶筠就足够心惊胆战了。
林家可是长子嫡孙,近亲必定影响子嗣,将来越发的不好了消。
石梅想着,得给贾敏说一声,早点给青玉相看。
迎春惜春这边,石梅也要托托陈老太君与陈老夫人,再有杜家的老夫人,给暗中相看。
到时候,有了更好的相亲对象,就可以打消张氏的姑表结亲了。
所性这个时候贾敏跟贵妇们说完话回来了,见大家都在憋着笑,就在紫玉额上一弹指:“又是你闹什么幺蛾子啊?”
石梅趁机说道:“青玉,宝玉在那边看戏,你带紫玉过去。”
石梅不能忍受自己的后代有弱智低能出生。
张氏的固执很难说服。
石梅决定说服贾敏。
这日傍晚回去,石梅赶紧给贾敏说了今日白日紫玉引起的事故:“你嫂子可是喜欢青玉,今日看了青玉好几眼。”
贾敏道:“不会吧,嫂子一惯待外甥们好。”
石梅道:“我不会看错,当初她看叶筠就是这个眼神,保不住就有结亲想法。青玉也十七了,虽然因为生病耽搁了童生试,以后肯定会有大前程,你嫂子不会嫌弃。
你早些相看几门亲事,等小定了,她再提也晚了,也不会怪你。”
贾敏对母亲深信不疑,颔首:“倒是有不少人上门打口风,我想着青玉还小,一直没应。
如此说来,我就好好了解了解。”
石梅提点道:“你们已经是侯门清贵双重尊贵,不要再挑什么富贵门庭,只要家世清白,姑娘聪慧足矣。”
张氏虽然意动,并没有马上提说亲事。
中间还跟着贾琮贾璋,得一个个来了。
贾琏下聘的日子快到了。
贾敏之后的时间,频频出门应酬。
然后,悄悄跟石梅商议几次。
最后,挑中了户部尚书金焰的弟弟,翰林院编撰金煋之女。
这个金煋是当初林母丧事中,唯一坚持到林家悼唁的翰林学士之一。
他是早林如海一届的庶吉士,留在了翰林院。
林如海如今成了皇孙的师傅,只等圣旨一下,就要赐封大学士。
那时候祭酒就要换人。
林如海就准备推举这个金煋。
金煋这人石梅也有印象,当初贾赦贾政都称赞他有骨气。
这种亲家好也好,一辈子不会贪墨害民,舞弊敛财,就怕遇到昏君,硬骨头的下场很凄惨。
转眼间中秋就到了。
八月十六是贾琏下聘之期。
燕侯府准备十万嫁妆。
荣府五万聘礼。
张氏十分重视。
打头一件聘礼,是贾琏亲自去后湖捉回来,活鲜鲜的大雁。
再有胭脂马一匹。
然后,一对御赐的玉如意。
一对镶嵌宝石的灵玉宝树。
锦缎布匹一百二十匹。
锦缎华服十二套,缎衾褥六套。
金镶玉的五凤挂珠钗一对。
璎珞项圈一对。
金步摇六对。
龙凤镯十二对。
金耳饰全副,金指环六个。
全套的玉石首饰一套,包括玉镯一对,玉簪一对,耳坠一对,指环一对,蝴蝶分心一对。
拢共六匣子首饰。
再有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干果二十四样。
各色糖果六样。
苹果一类寓意吉祥的鲜果六样。
活鹅一对,活鱼一对。
羊羔美酒二十四坛。
龙凤喜饼一担。
五万花花绿绿龙票,则用红木匣子装了,也算一抬。
拢共收拾了二十四抬聘礼。
所有的聘礼都用大红色的锦缎包了。
八月十六这一日。
石梅张氏领头。
媒人贾敬杨氏,如海贾敏两对夫妻坐轿随后。
特特从金陵赶回来的贾琮、贾璋、贾蓉、叶筝。
再有白锦堂、宝玉、贾蔷、贾芸骑马护轿。
浩浩荡荡一大队人马到了燕候府下聘。
荣府的紧要族亲贾代修夫人,贾代儒的夫人。
再有张氏的两位娘家嫂子。
贾珠的媳妇胡嫣然,贾珍的媳妇余氏。
白锦堂媳妇与雅娟。
叶筠、元春迎春,惜春探春姐妹,都坐着轿子到了燕候府观礼。
燕候府这日也来了许多的客人。
陈老太君的娘家,燕候夫人的娘家,几乎全部到场观礼。
张氏当着双方的亲友,给媳妇戴上了金簪金指环。
张氏一边给媳妇插戴,嘴里吉祥话滔滔不绝:夫妻恩爱,夫唱妇随,比翼齐飞……
燕候府收下了聘礼,再把鹅,鱼酒干果这些退还了一半给荣府。
这日的下聘仪式就算是完成。
然后,荣府这边的媒人杨氏贾敏,还有前来观礼的女眷,也参加给水灵添妆。
燕候府婆媳们,再有燕候家的女眷对荣府一行人真是满意至极。
之后,燕候夫人再次派遣得力的婆子前来丈量。
不光是新房,连书斋,客厅,花厅、门窗游廊都丈量了。
得知燕候夫人再次派人丈量,张氏就来跟石梅嘀咕:“这个样子,咱们准备的书斋客厅的红木家具,只怕燕候夫人没看上。”
石梅道:“听说燕候家的家俱是金丝楠木,降香黄檀紫檀这些,我们最好的只是花梨木,多是红酸枝。
燕候府只有一个女儿,水灵丫头又标致又懂事,娘家疼爱些也能理解。
这样不是正好?
璋儿的家俱就有了,你岂不是更省事?”
贾珠贾琮的家俱一起都做了。
贾璋的家俱预备跟迎春惜春姐妹一起做。
已经让人在采买木材了。
张氏道:“这个时候方知齐大非偶的说法很有道理。这一开始,事情都不由咱们掌握了。”
她当初以清贵门庭嫁入荣府。
她自觉配得起荣府。
但是,妯娌王氏却处处炫富鄙人,还时不时提起婆婆当初六万嫁妆进门的盛况。
张氏诗书满腹,却辩无可辩。
她确实只有一万五千银子的嫁妆。
其中一万还是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