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杏又分为黄杏、白杏和红杏这三种,但要找出最精准的那一种,不能仅仅靠外表,还要连其中味道也完全和她相同才可以。
于是他和瑞秋请了一天假,去世界各国搜寻这三种不同的杏,逐一品尝,最终在华国的一个叫做新疆的省区找到了最适合形容她美丽双眼的杏,那里特产的白杏肉质细腻,纤维少,汁多且味甜。
和她的眼睛给人的感受完全相同,对视仿佛饮蜜。
等等,对视?
他怎么能和正在低头吃饭的人双眸对视?
洛基这才发现,瑞秋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了进食,朝着他的方向看了过来,正撞上看着她出神的自己,他赶忙扭头。
在大脑感知到自己身体因窘迫而瞬间升腾起的燥热前,他的手就已经先一步做出了反应,松了松原本绑的一丝不苟的领结,像是难以呼吸,又像是要散热。
而后左手也放下了银叉,面不改色地端起酒杯饮了口,透金的液体顺着细长的酒杯流入他的口中,随着他上下滚动的喉结渐渐见底。
有一张好看的脸与张扬不屑的气质是有多么重要,连掩饰尴尬时都像是在刻意扮酷。
不过洛基的左耳却和散漫的表情不同,它认真地竖起,兢兢业业地替主人偷听餐桌对面的对话。
“你看,我就说他在偷看你吧,啧啧,都已经被发现了,还要装作没有看你。”当洛基不再将注意力都放在瑞秋身上后,终于可以听到旺达对他的调侃了,“我跟你说,越装的若无其事,说明越心虚,他要是没有刻意看你,在和你对视后才不会逃避你的视线呢。”
“女孩,他很喜欢你哦。”
……
咦!
旺达好像说的很有道理!
听了她的讲述后,金发小姑娘更移不开自己的视线了,杏眼就那么滴溜溜瞧着餐桌对面的男人不放。
热恋中的男女大部分都是恋爱脑,瑞秋的恋爱脑更加明显,她才盯着洛基瞧了五秒,小瑞秋就又忍不住抱着她的心脏将整张脸埋在上面,无比陶醉地想道:这……这么帅气的男人是我的男朋友了。
就这样被她更加直白的回望着,落地窗旁的男人脸好像红了,大概是酒太烈了?还是身后雪白一片的场景对应下显得脸红?
不过,不管他是不是喝醉了,单上头这件事,洛基必须要承认。
正如旺达那个女人说的那样,他撇开头完全是本能,理智无法控制的反应。
越是像洛基这种人,就越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惦记着什么,最想要什么,所以在他不自在地撇开头,饮尽了杯中酒之后,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这是自己女友,自己看的是光明正大,有什么可回避的?’
不是王位,不是父亲的爱,也不是和母亲的血缘关系。
这是他出生自现在,唯一的他爱并且真正属于他的。
不用逃避,不用伪装,他不仅要看,还要大大方方地欣赏观看,向所有人宣示自己的主权。
瑞秋不知道刚刚那几秒钟的时间洛基脑回路拐了几个弯,只知道忽然一下子,男人就不回避自己的视线了,像是刚才的杯中酒解放了他压抑的情感似的,不仅和她对视,眼神还十分炙热。
这下瑞秋反倒不敢再看下去了,她对着洛基笑了笑,然后捧起水杯看着别处一口口喝了起来。
两人之间的小动作餐桌上的人哪个看不出来?
不过因为最近有人不停地往大厦内寄恐吓信件,寄信人很巧妙,将自己的行踪藏得非常隐秘,所以托尼他们不得不严肃地对待这件事,过往经历告诉他们这件事绝对不可能只是一个玩笑那么简单。
很可能是什么穷凶极恶的罪犯在向他们下决斗书。
所以在开饭前,他们就一直在讨论这件事,在开饭后,依旧没有停下来,对于瑞秋这边的小姑娘过家家的恋爱虽然看着有点醋,但还是不能耽误了正事,于是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打断两人的眉来眼去。
——不然早在瑞秋察觉到洛基看自己之前,他们就用各种小坏招错开洛基的视线了。
旺达向来不参与这类和侦查追踪相关的话题,她也不喜欢去思考什么阴谋类那样沉重的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她依旧拉着瑞秋说八卦。
“幸好也是因为这些不加掩饰的直白爱意,让他们意识到了洛基爱你更深,就算是分手,更受伤的也应该是他才对,”对于洛基不利的言论,聪明的旺达当然知道要压低一些声音,用只有瑞秋能听到的小声道,“这才彻底放心,放弃了在洛基身上放窃听器的想法。”
“?”瑞秋讶异地挑了挑眉。
但她并不是在惊讶窃听器这件事。
或许一般人听到了‘在恋爱中,男友对自己的爱意比自己对男友的爱意更深’这种话,会很高兴,会觉得这是自己在恋爱中的优势,是一种能够让人非常安心的体现。
可瑞秋却觉得不然。
恋爱,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情,怎么可以因为对方付出比自己多而沾沾自喜呢?
将自私这个词放在恋爱中其实就是对感情的玷污,她完全不能接受,也做不到。
旺达的话不仅没有让瑞秋觉得安心喜悦,反倒使她反思起了自己对洛基的言行举止,她也很爱洛基,为什么在他人眼中会一致的不如他的爱意浓厚呢?
如果所有人都看不出她对他的强烈爱意,那洛基本人是不是也没有察觉到?那他此刻的感受又是什么?
努力付出却看不到回报,对方的爱意回馈永远比不上自己的付出?
这样的换位思考让瑞秋觉得很心酸,差点对他迸发出母爱这种情绪。
瑞秋暗暗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一定要像洛基对自己一样对他,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诚挚,明白自己的心意。
而接下来她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在洛基看来,她的热情是自己不再逃避,坦率表达真心换来的结果。
也就是给予便可以获得等同回报。
不过这样的误会倒也不坏。
因为仔细想想,这位阿斯加德的小王子从出生至今,曾努力付出给予的次数不多,但也绝不是没有,每次却都没有收到任何期待的回报,导致他的行为思路都越走越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