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拍脑袋

()葛冬天生就是雷电体质,对于电磁方面有超乎想象的理解。其本人更是借助电磁方面的科学知识,成为一名操控闪电的、法相巅峰的高手!

如今,大洋集团的科研方面有六大支柱:

理论研究带头负责人黄明山,并兼顾计算机;

负责航空航天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林颖豪和其新婚妻子朱敏,甚至因为林颖豪发现了质能公式,还负责核能等;不过核能需要多个部门合作;

还有生命医疗、化学等方面的总负责人,就是周雪瑶了;

负责应用科学的代表人物,就是负责航天的张鑫翰;张鑫翰本身也是大洋集团阵法、法宝等方面的主要负责人;

还有曲海超,本身是大洋集团的教育部部长,但也兼任古文明翻译,负责将古文明的一切技术、术语、规格等翻译成为当前可以直接借鉴乃至使用的技术;这个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最后,电磁技术总负责人就是葛冬了。

不过张浩来到的时候,葛冬同学却在研究《周天功》葛某人有点向往洞虚境界了。

看到张浩来了,葛冬将手中的、大洋集团内部印刷刊物放在桌子上,才站起来问候。

张浩点点头,并没有说什么。大洋集团内部有严肃,也有轻松。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就没有人管你干什么。

实际上大洋集团内部的科研工作相对轻松。科研这东西,并不是加班就能解决的。需要科研人员拥有足够的兴趣、自由、爱好等;在保证这些前提下,才会有比较严格的制度。

张浩点点头,找了个位置坐下。这里到处都是图纸,有手绘的、也有打印的,但手绘的居多。

看了一眼葛冬前面一副还没完成的图纸,张浩问道:“电磁巨炮技术如何了?”

葛冬不好意思的摸了下下巴:“暂时遇到好几个瓶颈,正在摸索;也在向曲海超求救呢,希望能在玄黄文明的技术中找到解决方法,或者借鉴也行。”

“都有哪些方面?”

“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导轨炮的摩擦问题。随着速度提高,弹丸与导轨的摩擦问题已经不可忽视。目前想要研究磁悬浮技术,但磁场控制不太稳定。

第二个是电压和电流问题。导轨炮的技术,说穿了简单粗暴。只要足够大的电压、足够大的电流,就能将导轨炮发挥出毁天灭地的威力。但,这只是理论上的。

目前我们最大的、可控安全电压,是380万雷,最大安全电流是3000电。但实际过程中,电压260万、电流1200,才是最巅峰的功率。而这功率也只能维持20秒安全时间;超过30秒,相关设备就会过热烧毁。

相比于闪电最低每米十亿的功率,相差太大。而若不能达到闪电的功率,导轨炮就算到了太空也没多少威力。

第三个,是材料。随着导轨炮速度的提升,反作用越来越不能忽略。不管是发射炮塔、还是炮弹,都需要更加坚固的材料。纳米材料暂时还行;但也只能说‘还行’。

尤其是导轨炮的炮弹,必须要足够坚固才行。

我们用从琉璃岛飞船上拆下的外壳测试,最大功率下,可以导致较薄的外壳凹陷,但导轨炮的炮弹本身,却如同鸡蛋一般破碎了。这种情况下,至少有一半的攻击力无法发挥。

实际上,不管是导线、磁铁、升压设备等等,绝大部分瓶颈都与材料的瓶颈有关。”

张浩听了,淡淡的点点头,“材料是一切科学和工业的基础。但材料的突破,却也是最难的。这一点,确实不是着急就能解决的。

先从从玄黄文明的资料中借鉴。

另外,可以尝试从原子属性、电磁特色等方面入手。目前主要研究先集中在无机材料上。

还有,陶瓷是一种古老的材料,可以将泥土加工成坚固的陶瓷。你们这边有没有想过,借用类似的手段,生产金属基质的陶瓷呢?

当然我也只是一种想法,你们可以多想想。

总之科学发展没有捷径,大家也不要气馁。而科学发展,更需要大胆设想,认真验证!”

葛冬耸耸肩,张总您说得轻松,可知道我们掉了多少头发。要我说这科研首先要烧脑,然后还要爆肝。

张浩又和葛冬聊了一些大概情况,提出要看看眼下正在检验的、最新的导轨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