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里面的设备什么的方石根本就不操心,他研究可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这些设备什么的都是官方的两名术士去筹划,后来袁院士看不过去,给了一些建议,甚至从核心实验室拨了一些旧设备过来,这才将实验室的设备搭建完成。
方石可不理会设备问题,发动机在试车的时候方石已经开始进入研究状态了。
看着方石在纸上画的煞气分布变化的简图,那三位术士的态度立马从敬畏转向了仰止,这种细致的空间气场分布图别说直接用元神感知了,就算他们用各种探测法术加上手头最先进的设备,想要勾画出来没有几个月也是做不到,而方石只是在发动机数次试车,累积开机时间不到十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么精确的分析,让他们只能高山仰止,心里任何的小心思都不存在,只有实打实的敬服。
不过方石对自己的进度倒不是很满意,事实上,他得到的东西更多,绝不是图纸上这些,因为他已经摸到了这些煞气的成因,进气口煞气的成因主要跟空气高速运动的形式有关系,因此,只要改变进气道的形状以及发动机的功率,都会对煞气场产生影响。
只是方石更想知道的是这些煞气对人体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可惜,这个问题方石暂时还没弄清楚。
接下来,实验室正式开张,方石上完课就会过来,在这四个不同位置的实验室中坐一会,琢磨一番之后才会离开,当然,那三位术士也不是笨蛋,每天都缠住方石将自己的各种疑问一一请教。
方石也不藏私,自己知道什么就说什么,这令三人十分的感激和敬佩,同时他们的研究进度也快的惊人,研究室才开张不到一个星期,他们已经提交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包括快速流体产生煞气场的成因,激波对煞气场的影响,变截面进气道的煞气场效率计算等等,换而言之,他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利用高速运动气流形成煞气场的方法。
接下来,在方石的引导下,他们也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煞气场的作用和副作用研究上,并第一正式而系统的提出了人工阴阳气场制成和利用的准则,从环境影响、人体影响和社会影响三方面着手,定下了人工阴阳气场研究利用的三原则。
他们三人当然不知道,由于这些文件上方石不留名,结果很多年之后,这三人成为了人类与自然干涉理论的创始人,被成为三法则之父。
比研究室内容更详实,更倾向于玄门研究习惯和体系的研究报告也出现在大藏书阁内,而且,青城山将这项研究设定为开放研究,这让正道玄门各门派都十分高兴和感动,同样,由于是开放研究,所有人都可以就这个项目提供理论方面的研究建议和想法,方石会根据大家的反馈整理出有价值的实验进行验证,然后再将结果放到开放研究的平台上。
这也是大藏书阁第一次进行的开放式研究项目,这个项目为今后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的开放研究项目竖立了一个标杆,建立了一个模式,大大的促进了正到玄门的技术进步,这也是方石和云和掌门一开始都没有猜到的结果。
跟这个项目本身相比,这个无心插柳的举动,收获的成果却更加的丰硕。
方石最初的想法是让更多的人从一开始就参与到研究中来,然后趁机将云和掌门提出的三原则潜移默化的推销出去,成为所有进行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者的共识,只要有这种共识形成,就不用再担心研究会失控,出现西方科学技术研究上曾经屡见不鲜的种种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