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精神战

南城之战,清军英勇抵抗,被捕获的人数不多,血战之后的明军官兵极为震怒,多将其杀死。

残酷的战争,逐渐将汉族的血性磨练了出来,羊的善良怯懦性子,也会发生变化。

张由松派遣了人手,包括两名被俘的清军,向城内还在抵抗的汉贼平西王吴三桂等发出了劝降的书信。简单扼要几句话:“朕体谅你迫不得已的选择,所以,如果你能够欣然归来,朕等待你最后时刻。”

吴三桂拒绝了。没有回信,只派人回来,将一把小刀交了来了,意思是,要用刀来说话。

明军极为愤怒,战斗到了如此情节,吴三桂还不能迷途知返,沦为了铁杆汉奸,成为人神共愤的家伙。

最后争取了一把,面对历史名人,张由松总有些爱惜的情绪,联想到现代很多人对吴三桂的美化,让他多多少少有一些幻想,以为吴是被迫当汉奸地,心里一直装着大明。现在一想,那完全是某些人的白痴无知行为。实际上,吴是一个极度自私自利的人,为了一个女人而叛变,最为卑鄙,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逼迫交出来用弓弦勒死,更证明了这人的歹毒,至于最后叛变清朝,两面三刀,首鼠两端,已经无法用人类的语言来瞄准了。

这是一个大奸大恶之徒!

想到了这一点儿,张由松就没有了任何负担。

“皇上,立刻下令进攻吧,我们要把清贼兵都杀光!”许多将领在休息的时刻,反复向皇帝请战。

吴三桂死战不降,清军顽固,又拥有飞雷炮等重武器,还可以利用街道房屋作为战斗的隐蔽地点,袭击明军,这个战斗的危险性是很大的。为了避免更大损失,张由松吩咐官兵齐声呼喊,向清军表示,凡是投降的清军,无论满汉各族,都可以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张由松还写了几句话,吩咐各部官兵照本宣科,表达皇帝的意思。

喊了一会儿,居然真的有数十名清军丢弃了武器跑了过来。

开始的时候,将领们是烦躁的,觉得皇帝太过迂腐了,清军不是好瓦解的。可是,数十名清军一投降,顿时使大家觉得神奇了。

沧州被围困数十天,清军粮草应当不够,士兵的瘦弱情况来看,没断粮食也限制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