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军的万人部队,也死伤了三千余人,这些家伙,跑得贼溜儿。
总算起来,在南军团的战斗中,明军死伤近万,清军步兵被击毙和俘虏击伤等两千一百余,骑兵则损失两千一百余人(包括在最后期的遭遇战)当然是明军大败的格局了。
整个战役的战损比例,清军损失了一万七千余人,明军损失一万五千余人。
看起来,两军无所谓胜败,虽然清军最后逃跑了。但是,真正的比较起来,会发现,清军大败。
清军出动的部队,是杰书郡王的精锐部队,全部的一个镶蓝旗的骑兵,结果,几乎被全歼灭,属于主力精锐覆没,而明军的中央最精锐部队,在中线的战斗中,总损失只有数人,个位数,一万五千人里,还包括了三千名战俘的安南军,更是渣渣。无论是胡广陈子龙的北军团还是黄宗羲和毛平的南军团,都属于普通的部队,不算是精锐,一来二去,可以说,清军遭受了重创,明军损伤了皮毛。
事实确实如此,在杰书败逃以后,几乎自杀,悲愤欲绝的他回到了黄河北岸以后,又受到了多尔衮的严厉责备,再次自杀,被拯救,从此,被清廷打入了另策,从一个郡王一直降到了佐领的军衔,可见,无论是杰书个人还是清廷,都明白这次失败的重大危险。
永城之战,使张由松的武器装备制胜论得到了彻底地证实,精锐未失,反过来有重大胜利的事实,让他很是高兴,因为,他知道了对手是敌人的精锐之一,一次灭掉敌人,真正的满族权贵的近万八旗骑兵,很了不起。,还有,清军的绿营兵,虽然是汉兵,确实也不是无能之辈,领头的是个大流氓,以后历史上杀害汉族百姓的刽子手尚可喜。
尚可喜本人,也在这次偷袭战中,可惜,这家伙的眼光贼毒辣,一见形势不对,就判断出了战斗的结果,尼玛的跑了。让张由松遗憾得很。
“可惜,一没有逮捕杰书,二没有弄住尚可喜,太没意思了!”
对于战斗的结果,张由松自然不是多满意的,特别是南军团的溃败,几乎完全覆没,让他出了一身的冷汗,所以,在战后,他立刻将将领们召集到了一起,商议整顿。
他没有训斥将领,让那些忐忑不安的将领们都松了一口气还作了自我批评,认为没有将先进的武器装备平均分配,他还夸奖了北军团和南军团的战斗中的局部地方,圈圈点点,然后,让官员和将领分析清军战斗中的特点,写成文字,要大家研究对策,还整顿了两军。
将安南军七千人为前锋军,由几个明军将领统帅,率先前进,黄宗羲和毛平补充了两千人,共计七千为第二队,胡广和陈子龙为第三队,张由松自己,依然是主力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