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由松的指导下,大家用刀将竹节去掉,单薄的竹节,相当坚固。等去除了竹节以后,张由松吩咐将竹子再合并起来,用绳索捆绑好。“升火,拿火箸!”
干旱时节,这儿多的是枯萎的树木干草,要升起火来,相当容易,不久有了柴草,就是看守竹园的老人,也将许多竹竿儿的枯萎枝节弄来,当作引火之物,众人拾柴火焰高,火箸什么的也很快找到的了,等在火上烤红了,由着张由松的指点,在竹子上烙孔,一排排地烙下来,烙了不少,然后,张由松道:“再去找些竹子,全部打通内部的关节,然后,大小头连接,就是浇灌用的竹龙!”
“竹龙?”大家如梦初醒。
“嘿嘿,对头,龙王爷有上天的命令,不敢随意多布雨的,那就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担水浇灌,太慢了,尤其是浇灌时还要漫灌,简直就是浪费!这种法子,可以快速浇灌,大家以为如何?”张由松得意洋洋地讲述道。
大家已经明白了,顿时,欣喜若狂,很多专业人士都有思维定势,农民们也不例外,都知道勤奋操劳,都知道灌溉,可是,未必能够别出心裁想办法。
“钻这些眼儿干什么啊?皇上!”还是有人犯迷糊。
“这是最后走水的法子啊,等水到了以后,从着些孔中喷灌出去。”张由松讲解了自己的竹龙如何浇灌的原理。
“好!好!”上了年纪的村民,激动得满脸通红:“皇上,这不,我们立刻都来做!”
这里就是个实验,大家都知道以后,立刻发动起来,到山上砍伐竹子,不多时就拖了下来很多,有的虽然较细,其实也能用,由张由松亲自操作,将一套竹龙摆在了一块田里,在地头儿,用一个大葫芦制作的漏斗,将河里的水浇灌上去,皇帝在忙碌,大家也都来帮忙,特别是是灌溉这一情节,大家将木桶等物舀了水纷纷往漏斗里灌,水喧哗着进了。竹节里,立刻听到了响水的声音,而不多远,那节尽头的竹子就喷发出了无数的水柱。
这是个简单的装置,在张由松,就有家乡百姓的塑料浇地的“地龙”类型,在城市也,也有很多城市采用了水管定期送水的“滴灌”的装置,可以说,要想到这一点儿,轻而易举。
在浇地的时候,一般前面只要一个或者两个有孔洞的竹子,要浇灌远处的庄稼,就将中间通路的竹子弄多些,近的话,自然拔出多余的即可。
“皇上,这简直太方便了!”
“是啊,皇上,您的法子真是太好了!|”
许多百姓热泪盈眶,夸奖着皇帝的创造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