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由松玩弄了一个小花招。
恐怖面具的大明士兵,其实在遮掩自己的棉布特征,以便下一步的循环军事游行活动。
感觉自己的部队有些少,张由松想起了《三国演义》里那个董卓先生,他刚进洛阳城时,兵力不是很少吗?他就玩弄了花招,嘿嘿。
炮兵之后,远处,灰尘滚滚,再有大队的人马过来,骑兵,又是骑兵,还是大明的军旗,还是那样威武雄壮。
骑兵之后呢,还有步兵!
源源不断的部队,陆续开来,队伍之多,序列之长,让所有城墙上和街道上的百姓们,官员们,惊诧莫名。
“呀,我们大明这么多的兵啊!”
“是啊,无穷无尽,走了这大半天,还没有到头啊,”
“这多少啊?”
“皇上不是说了,中央禁卫军六万,御林军一万,净军五千,城防军五万,城外驻守军三万,还有南方征集过来的援助勤王军十万,襄樊宁南侯的援军十万,您老自己算吧!”
“可是,城外看时,没有这么多啊!”
“去,城外能摆得下?”
骑兵来回了五次,步兵来回了三次,炮兵只一次,这样,五千骑兵,就成了两万五千人,步兵四万,则成了十二万,加上附属民军上万的两个来回,在南京城的百姓们眼中,皇帝调集来的精锐部队,至少在十五万了。
张由松大皇帝,不过是利用自己掌握权利地机会,自己刷刷人气,加加流量,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合城百姓,没有不惊叹的,自豪的,许多人奔走相告,表示绝对相信大明军可以打败清军靼子,还有两成的民众,虽然自信心不是太足,也表示,这样的雄师良将,即使野战中无法尽逐顽敌,最起码也能够坚守城池,使国家坚持个三五十年而没有一点儿问题。
无形之中,张由松用了一个小小的阅兵仪式,就深刻而彻底地改变了南京城内外,大明百姓和社会舆论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