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点头。
杨峥问道:“您刚才说,杨朱死于十六年前,他是怎么死的?”
荀子眯起眼,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感慨道:“不得不承认,杨朱是旷世奇才,其道行高深,天下人难以望其项背。由于他入魔,蛊惑世俗众生,诸家圣人便设局,联手将其诛杀!”
杨峥心脏砰砰狂跳,“诸圣联手诛杀?也就是说,杨朱曾经是天下第一?”
荀子表情凝重,“他一骑绝尘,是无可撼动的天下第一。不仅如此,他的智谋韬略,也不在鬼谷子之下,同样是第一。此人太过妖孽,在能力方面,没有任何短板……”
难怪,为了对付一个杨朱,需要所有圣人共同出手,以众敌一。纵使如此,现在看来,杨朱似乎还没死,当年能瞒过诸圣逃生,这是何等通天的道行!
荀子胸襟宽广,不愿刻意贬低和抹黑强敌,“正因为他太强,被众生景仰,所以,他入魔后提出的诸多歪理和邪念,不仅被遭到世人排斥,反而大肆盛行,一时压过百家,独领风骚!”
一个人,开创一个流派,风头能压过诸子百家,绝对称得上是盖世枭雄。相比之下,鬼谷子和荀子等人的圣人光环,则黯淡太多,无法与之争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更何况还是被视如妖魔的异类。
所以,那场诸圣之战的爆发,势在必行。
杨峥听懂了,当时杨朱锋芒毕露,又特立独行,跟诸子百家不相容,才引起杀身之祸,于是追问道:“杨朱做出何等行径,被确认是入魔,令诸圣奋起诛之?”
他的措辞比较委婉,心里真正想的是,杨朱到底有没有入魔?会不会是诸圣嫉妒他,为了瓦解众生对他的推崇,重新赢回供奉和气运,才决定痛下杀手?
杨峥隐隐感到,此事或许会有隐情。
之所以生出这种预感,大概是因为先入为主,杨朱抢先一步,让缭找到杨峥,表达对诸子百家的不屑,并且由于冬试的变故,博得了杨峥的认同。
从这点来说,杨朱已经抢占到先手。
荀子答道:“杨朱领悟和鼓吹的大道,细说起来很复杂,其实质只有一个:他认为人都是自私的,圣人和众生别无二致,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为贵,不该追随圣人宣扬的仁德道义,被诸子百家当成猪养!”
杨峥闻言,不禁倒吸一口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