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珩随手放下兵简,身形往椅背上靠了靠,伸手揉了揉额头,道:“我想。”
众将领:“……”
殷珩放下手时,言色之间的疲态消了消,他又看他们道:“现在朗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要拖下去,他们还能再拖上个一年半载。早点打完了早点回家去,你们有意见吗?”
众将领纷纷摇头。
他们心里也暗暗称奇,不是说殷武王十分好战吗,眼下他昼夜不舍地跟朗国打,居然是为了早点回家去?!
和朗国的争端具体从前年岁末、去年年初开始,战战停停,算起来都已经拖了一年半了,将士们镇守边疆,若说回家团聚,谁人不想?
故殷武王此话一出,大家不由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给朗国丝毫残喘之机,打得朗国毫无招架之力。
如此再打了半月,朗国不得不举旗投降。
这一投降,双方就得暂时休战,再八百里快马加急回京,将捷报送上,并等候朝廷发落。
这消息一传来,满京上下振奋不已。
就两国是再战还是和平问题,皇帝与满朝官员讨论了三个早朝的时间。
朝廷可以接受朗国的投降,也可以不接受继续打下去。
朝中部分激进的武将谏言继续攻打,而保守文臣则谏言接受朗国的求和。
朗国地域辽阔,这一打下去,战线势必拉得过长,军资粮草的耗损也是笔巨额数目。
倘若战线一长,让朗国找到了弱处,再积蓄力量趁机反扑,那还不知道这场战争会耗到何年何月,而国库有限,也不可能支撑住很长的时间。
因而最后,皇帝决定接受朗国和谈,便派了使臣赶赴边关。
使臣这一去,加紧赶路,也得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半个月里,足够给殷珩料理好边关后事,做好相应的军务交接工作,不日将凯旋回朝。
孟娬听说朗国战败了,朝廷已经派了使臣去谈判,她的第一反应便是:今年的高梁已经熟了吗?
接着才反应过来:她的阿珩要回来了吗?
孟娬为此飘飘然了半天以后,又无端生出点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