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家里肉太多,田妈交代非要做饭的闺女,“这两天赶紧做了都吃出来,吃了肚里比瞎了强。对了,等你做完饭,给隔壁麦家奶奶送碗肉过去。你不说跟一山去城里转转吗,干脆把他叫过来吃饭算了。”
田园应了声,“知道了。”
这天早上卖完早点后,田园没有早早休息,而是把中午的食材准备出来,该提前收拾赶紧收拾。她昨天看了,一山送的羊肉连带着一大块羊排,羊排是肋骨那里的肉,肥瘦相间,质地松软,做成美味菜肴相当可口。
田园打算拿羊排做菜,做个羊排海带汤,可不得把羊排剁成小块,提前浸泡在水里,去去血水啥的。
此外,田园还剁了两只鸡,等下炖上,鱼也处理好两条,中午清蒸吃。做好鸡和鱼,都给隔壁送点去。鱼不好分开送,那就送一整条。
其实田家大小加起来有十一口人,东西再多,让田妈再一分,等不到肉坏就吃光了。
田园一边处理食材,一边跟妈说中午给隔壁送点啥。
田妈同意闺女的安排,“送就多送点,都是一山送来的肉,咱也不能小气了。”
给隔壁送,最多送个一回两回的。田妈按照闺女大手大脚做菜的方式算了一下,估计两三天就能把肉做出来吃了。这么一算,顿时觉得东西再多也不经分。
其实肉多,还可以做成咸肉、腊肉、风干鸡、咸鱼什么的,不过他们这边,腊肉、风干肉会做得人少,外地媳妇才会做,田园就没做。其实说起来,还是鲜肉更好吃更有营养。
其实不用分给田家俩儿媳妇。不过两边亲家有时也会送东西过来,田妈记着他们,算是还礼。
反正这年头比较重视人情往来。一般受了人家的东西,只要不爱占便宜的,都会想着找机会还回去。
要是只要不还,时间长了,就没人愿意来往了。等儿女结婚时,连个上门随礼的人都没有,那时才会让人笑掉大牙。所以,即便是爱占便宜的人,多少也会记得还礼。除非是非常抠门的那种,敢拉下脸面不还礼,那种人不爱惜名声,光占便宜不吃亏,到最后惹得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笑话。
田园处理好食材,赶紧洗洗睡了会儿回笼觉。到点就让她妈叫她起来做饭。
田妈说让闺女睡觉,她做饭,田园都不愿意。混经验的机会,不能随便浪费。再说她多做点,妈就少做点,这不是变向孝顺亲妈了吗。
等田园睡醒一觉起来,把大灶小灶点着,该炖的炖,该蒸的蒸,该炒的炒,手脚麻利做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
香味都飘到隔壁去了,麦奶奶还好,知道孙子送了礼,田家肯定得赶紧吃。麦妈气得牙痒痒,她儿子买的好东西,都进李玉梅的嘴里了,她家到没吃上多少肉。
麦妈阴阳怪气地说:“托一山的福,田家可以顿顿吃好的了。”她知道儿子买了不少,够田家祸祸一阵儿的。
麦奶奶不惯着她了,直接怼她:“好像你没吃过闺女女婿送的礼一样。以前大女婿和二女婿送来的礼,你还少收了?”
顿时把麦妈堵得哑口无言,过了一会儿,她才顶嘴说:“他们不如一山送的多。”
“那是他们没一山有本事,怪你没给闺女找好女婿。”麦奶奶不但表明孙子有本事,还给了儿媳妇会心一击。
前边俩闺女的对象,都是麦妈给做主定的。麦奶奶说女婿没本事,不就说她没眼光吗?
麦妈感觉她又在婆婆面前掉了面子,话以聊死,她扭头走了。
等田园把菜做好,田妈让她趁热赶紧给隔壁端来蒸鱼和羊排海带汤。田爸是大厨,家里不缺做菜的家什。田家有婚宴席上用的那种木托盘,还有食匣子。这回田园端着托盘,早早送了四个菜过去。
田园笑吟吟地说:“奶奶,中午别做饭了,我妈让我把做好的菜送来了,再尝尝我的手艺。”
麦奶奶说:“咋又送菜过来了,你们做了自家吃就行,老往这送什么?”
田园忙说:“应该的,奶奶多吃点。”
随后她又跟麦奶奶聊两句家常,刚想问麦一山去哪里了,要他过去吃饭。
麦一山刚从地里回来,已经闻到扑鼻而来的香味,他笑呵呵地说:“我刚到家就闻到香味了,你又做啥好吃的了?”
田园:“做的肉,我妈说过去让你吃饭。”
麦一山不客气地说:“等我洗洗,马上就过去。”
田园看他应了,转头跟麦奶奶说:“奶奶,那我先回去了。”
当着家人,两人说话没那么放开。
等田园走了,麦奶奶对孙子说:“田园刚送来一些菜,你还用过去吃?”
麦一山擦了擦脸说:“既然叫了,我就过去吃。奶奶,晌午你多吃点,园园做的菜最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