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半天,只能相顾茫然,杨广执意要再征高句丽的行为在我看来完全就是不顾民力不顾财力不顾国力的白痴行径。但是他执意要做,诸多重臣劝之无用,谁能奈何?
“此刻,天子不欲在山东河北之地募兵,而是欲从洛阳、长安等地招募将士。”观德王杨雄此言让我心头一跳。果然开始了,记得刘宏基这厮在历史上就是为了躲避兵役,而特地私宰耕牛,而躲进了牢里,避过了北征高句丽之役
“罢了,这样的国事,咱们还是别聊了,省得只会让人心焦,老夫倒是有个想法,今日,特地来相询于贤侄。”杨雄眯起了两眼,郑重地道。
“还请伯父直言相告。”
“贤侄之才,老夫看在眼里,不知贤侄可有兴趣入仕?”杨雄两眼死死盯着我,一字一句地道。
“入仕?”大约三分之一秒钟我才反应过来,入仕也就是做官的意思,本公子不由得有些迟疑起来。“小侄年方十六。”
“无妨,若是贤侄愿意,老夫愿意代为在天子面前说项,以贤侄之才,想必天子也能知人善任。”杨雄看我没有拒绝之意,脸上的笑容不禁又多了几分,抚着雪白的长须笑道。
“这……依伯父之见,觉得小侄能够承担得起什么样的职务。”我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贤侄文畴武略,皆有造诣,军中可为良谋,州县可为能臣,怎么,莫非贤侄心里边已经有了计较?”老家伙笑眯眯的打量着我,两眼贼亮。
“若说为官,小侄倒真愿意为天子守牧地方,多为百姓做一些实事,至于军旅,实非小侄所擅长。”我想了半天,还是决定照实言之。
“怕是贤侄你不看好天子北征吧?”老家伙老奸巨猾地一笑。不待我分说,摆了摆手:“放心吧,这话老夫自然是不会说出去的。先等上一等,老夫有机会,当为国荐才。”